第四章 工商(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朝的各种苛捐杂税如果整理起来,可以写成一本百万不过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有四种:土贡、田赋、捐税、厘金。
土贡,即地方政府按照季节对当地土特产征税。在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为了收罗天下珍奇、特产供满族贵族享用,朝廷下令八旗对所控制的区域征缴各类土特产。于是各地方百姓,按照季节(主要是春节、皇帝、太后的生日等),将当地土特产以实物的形式上交给各地将军衙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土贡慢慢的演变成为一种常规税收,分成地方、国家两个部分。
田赋是朝廷对拥有土地的人所课征的土地税,起源于夏。熟地纳税赋称“升科地”,岁交大、小二租,大租上解国库,小租留为“经征补助费”,由地方开销。田赋是历朝历代的一个常规税种,也是朝廷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不过到了清朝,田赋完全变了味道。清朝在田赋正额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加征,主要是火耗、平余和漕粮附加三项。火耗,清初,田赋多以银两缴纳,各州县收入田赋银后,要把所收纳的零碎银两,熔化成规定重量的银锭才能人库。由于在熔铸时,重量有所亏耗,因此,各地征收准适当多征一些,以补亏耗之数。但地方官吏往往借此苛索,成为剥削人民财富的一种手段。平余,雍正时,四川的不法官员在征收赋税时,暗将头加重,以增收银两。乾隆三年,为整饬暗中加重之弊,准四川在火耗之外。每百两提解六钱,称平余,以后各省仿行,成为田赋的加征。漕粮,是指向京城运送漕粮的各种加征浮收,漕粮是清代田赋的一部分,以实物缴纳。鸦片战争后,清廷为支付不断增加地对外赔款,以“分赔”、“摊赔”、“代赔”等名目将沉重的赔款负担分散给地方。地方无款可筹,只好以附加税的形式。附加于田赋,且名目繁多,如随征津贴、亩捐、按粮捐、按粮输等等。光绪初年,田赋亩捐已超过正赋。由于田赋附加无一定章法,是财政搜刮的一种重要手段。
税捐:分国家税、地方行政司法补助税、地方公益税三种(名称裸奔记不得了,按照现代的名称写)。国家税上缴,地方行政司法补助税留做本地官员开支经费,地方公益税为地方公益事业经费开支。
厘金是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在正常情况下。每省都有边卡,对来往客商征收“常关过境税”。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整个南方变成战场,这些边卡也就完全丧失,而地方军队为了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费,在其控制区内设立厘捐局卡,征收百货厘金。厘金本为临时举措,但是战后不但没有撤销,各地官员为了地方财政反而变本加厉。江苏由于有漕运总督府、两江总督府、江宁布政司、江苏布政司四个税收系统,因此成为厘金最严重的地区,税卡最多的一个县竟然有81处。
厘金一般分行厘(活厘)和坐厘(板厘)。前者为通过税,征于转运中的货物。抽之于行商;后者为交易税,在产地或销地征收,抽之于坐商。行厘一般是货物在起运地征收一次厘金后,在转运途中又重复征课。有所谓遇卡纳税及一起一验或两起两验地办法。有些省则在货物起运地及到达地各征一次。坐厘有埠厘、门市月厘、铺捐、落地厘等名称,是对商店征收的交易税。此外,还有先捐后售的出产地厘金。如对丝、茶、土布在出产地所征收的产地捐。如按商品分类,厘金以百货厘为主要部分,征课的范围很广,名目繁多。百货厘之外,还有盐厘、洋药厘及土药厘。盐厘为盐课以外两征税,洋药厘是对外国进口鸦片征收关税以外的厘金征课;土药厘是对本国自产鸦片的课厘。据同治八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869~1908)全国各.+.占总收入的92%,茶税约为1.8%,,3.3%,约为2.1%。金虽然增加了清廷的收入,不过却大大阻碍了商品流通,而且厘金只向华商征收而不及外商,所以这一制度阻碍着土货市场上的流通,有利于外国洋货地倾销,从而加强了洋货对土货的竞争能力。
以前两江地各路官员给这四个税种增加了无数附加名目,造成四个税收体系极度混乱,其中危害最大的莫过于厘金,而最不好改革的也是厘金。三省的土贡,田赋(包括田赋附加税)、税捐即便按照正常比例征收,两江也能得到全国最高的地方财政收入,因此在这三个方面,袁世凯只要直接去掉以前贪官私自增加的部分,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征收,即可保证两江有足够的财政收入支持今后的发展计划,而对于厘金,他现在不仅不能改革,朝廷还要他保护!
江南之富裕,不是指的这里百姓有多富裕,而是这里每年为朝廷上交地厘税多!首先,江苏商贸的繁荣,其百货厘金几乎占据了中国百货厘金收入的2;其次,江苏盛产盐、茶、丝,盐厘、茶厘几乎占据中国的3;最后,上海英、法、美三国租界占据地地盘比上海县城还大,里面的洋行1884年达到275家,经营鸦片生意的有75家,江苏成集散地。大量地鸦片商人云集江苏,使得本土鸦片种植也“欣欣向荣”,因此江苏的洋药厘、土药厘成为两江、乃至全国最大笔的收入。江苏厘金已经成为朝廷一个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就连北洋水师的军费也主要从江苏上交朝廷的厘金里抽取,如果袁世凯贸然取消,慈禧那一关就过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