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钢铁洪流(2 / 2)
上尉道:“中国人来这里干嘛?”
上士道:“听少校手,他们是中国派来的观察团……不过好像中国人对铁丝网、无线电和步枪的性能比这场战争本身要关心得多……”
上尉拍拍手里的步枪笑道:“那当然,这些枪是中国人卖的,他们当然关系性能怎么样!”
上市道:“说实话,中国步枪不错,刚才在战壕里地混战,我们手里的短步枪起了大作用了……再来一根?”
上尉笑着接过烟道:“中国步枪好,中国地卷烟更好,哈哈……好久没抽到中国烟了……”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规模不大。参战国也不是什么世界强国,不过飞机、装甲车、无线电等新式武器装备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在战术方面,以前那种密集冲锋的战斗队形开始变成分散冲锋;进攻多采取机动作战和迂回包围,军队行动更注意隐蔽;防御作战中。野战堑壕、铁丝网、堡垒群开始广泛使用,阵地战成为趋势。由于这些战术和技术在一战中广泛使用,因此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虽然远离欧洲。不过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让世界都开始重视起来。面对一场即将到来的世界性战争,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华帝国根本无法完全避开。为了让军官们尽快接触到一战中的新战术,袁世凯用5000支“轩1911式卡宾枪”和50发子弹换来了派驻“观察团”的权力。
对于保加利亚这样的小国,送两、三千支步枪就能把他乐死。袁世凯这么大的手笔,除了换来“观察”地权
有就是希望在实战中凸显中**火的优良性能。一中国就能在军火市场中抢得先机。另一方面,在中国的观察团里,除了中国国内赶来的军官,还有100刚刚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地中**事留学生。自从《中德协定签订》后,应袁世凯的要求,德国柏林军事学院专门组建了一个“中国班”。每年为中国培养50到100军事人才,至1913年,已经有近千名中**官赴德深>德国化地方向发展。让接受欧洲军事教育的军官去看欧洲人的实战,对于这些军官的成长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713,数天的苦战后保加利亚全线溃败;810保加利亚与塞、希、门、罗四国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此后保加利亚失去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分得的土地,而它也只能紧紧的与德国的命运绑在一起。此时,战争的结果中国人已经不再关心,回国的中国观察团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次全军性的军事演习……
—
1913年10月清
蒙古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五、六月为春季,不过要到五月底天气才会转暖;七、八月为夏季,昼热夜凉,最高温度3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