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 日不落中华 第4章 战后扩军(2 / 2)
不到一分钟,三架大小、形状都不同战机已经冲上云霄,发出阵阵刺耳的破空声。做了一些翻滚、侧飞等常规动作后,它们又陆续俯冲,用机炮、机枪向地面扫射,十几个“目标”顿时被摧毁……
帝国空军研制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机一共有三个可以量产的成员:“闪龙”轻型喷气式战斗机、“悍龙”重型喷气式战斗机、“枭龙”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它们地升限都在10000米左右,速度最高的“悍龙”已经超过900公里/小时。闪龙也可以达到700公里左右地时速。另外,受巴拿马空战中“暴龙”参加空中格斗的启发,帝国总装备部开发了“枭龙”战斗轰炸机。该战机采用双发侧面进气、45度后掠式中单翼布局,速度820公里/小时、升限10500米,除了可以挂载总重1.6吨的航空炸弹之外,还在机首集中装备了两门20毫米机炮和两挺12.毫米机枪。这种多用途战机投弹之后可以立刻作为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将是未来的航母主力舰载机型。
在观察所里,叶孤鸿正向前来观看试飞地袁世凯介绍着他地得意之作:“闪龙采用单发机首进气、平直中单翼布局。最高速度700公里,实用升限9000米左右,0到5000米爬升时间不足5分钟……,悍龙采用单发机首进气、45度后掠式中单翼布局。最高速度920公里。实用升限11500米至12000米,0到10000米爬升时间仅为6分……”
“0号战机怎么样了?”袁世凯一边听着叶孤鸿地介绍,一边将目光移到了停机坪里一架外形更加怪异战机身上。这架飞机没有尾翼,两个进气道完全与机身融为一体,长13米左右、翼展20米、高度只有不到4米,从侧面看它象一个被拉长的水滴、从空中俯瞰它象一个巨大地飞去来器,外形类似21世界美国“B--2”的缩小版,更像德国1945年研制地“G229”地加大版(G229喷气式战机升限1600米,速度970公里/小时)----它是袁世凯亲自下令并亲自督造的一种喷气式高空轰炸机。除了要求这种战机的升限要超过15000米、载弹量超过4吨之外,再无其他性能要求。
“陛下,按照您的要求,我们专门设计了龙脉3C型超大功率涡喷发动机,不过……”叶孤鸿有些为难的道:“不过这种发动机翻修寿命只有45至50个小时。基本飞一次就要更换或者大修。所以投入量产还不成熟……”
“先造16架,名字就叫“啸龙”吧。每架另外多生产四台地勤备用发动机。组建一个特种轰炸中队,由统帅部直接指挥……”袁世凯坚持造这种升限变态的战机,是因为“0号院”已经成功进行了空投核爆试验,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已经有了发动空中核打击的能力----4吨核弹拥有20000吨TNT当量,相当于一颗广岛原子弹……
十分钟之后,刚刚有了名字的第一架“啸龙”也飞上了天空。看着袁世凯面露满意之色,一旁的总后勤部长王浩晨建议道:“陛下,悍龙、枭龙两种后掠翼战机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臣建议空军装备地喷气式战机闪龙为主、海军舰载机以枭龙和悍龙为主……”
袁世凯放下望远镜道:“重型航母的建造怎么样了?”
总装备部长诸葛严答道:“洪宪级航母已经设计完毕,南通海军第一造船厂已经开工建设,现在计划建造两艘……”
“洪宪级”是中华帝国的第三代航母,标准排水量60000吨、满载排水量81100吨,造价2000万中华币(1.8亿美金)。该舰采用斜直两段式飞行甲板,并装备蒸汽弹射器,是一种专为装备新式喷气式战机而设计的重型航母,可搭载20架“悍龙”、60架“枭龙”、8架“游龙”巡逻机以及4架舰载型直升机。
听完诸葛严的介绍,袁世凯满意地点点头:“空军先采购300架闪龙、100架悍龙、200架枭龙,组建三个喷气式战机空军近卫师,全部部署在南京,要注意保密。海军除了原来地炎黄级、长城级航母采购计划之外,再增造8艘重型航母,采购舰160架载型悍龙、480架舰载型啸龙。今后陆海空三军所有主战型武器都必须有高、中、低三档搭配。叶孤鸿,你们空军的螺旋桨战机升级计划要加快,尽量在30年之前完成更新……”
中国地扩军计划除了扩大军队规模之外,还加大了武器的升级力度。在这次大战中,中国的航母、飞机、坦克、潜艇等武器发挥了巨大威力,已经成为各国效仿的对象。例如美国的“竞速者”就已经具有挑战中国战机的性能,而英、德、美等国也已经开始了大型航母的建造和机械化陆军的建设,想要保持优势就必须继续装备更新式的武器和技术。
其他国家还在巴黎谈判的时候,中**队已经开始了新一轮武器装备的更新计划。“任何时期都必须有一种或者几种能够占据绝对优势的杀手锏”,这是是袁世凯一直坚持的武器开发思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空军方面除了对原有的螺旋桨战机进行全面升级之外,这些喷气式战机将成为为了战争中的杀手锏;陆军方面主要是对原有的几种坦克、战车进行升级,并加大了机械化兵团的比例;海军在目前已经拥有10艘航母的基础上,拟再增造27艘“长城级”轻型航母、11艘“炎黄级”中型航母、8艘“洪宪级”重型航母----10至15年内,中国常备正规海军的航母总数将达到54艘。
除了保卫已经占领的领土、促进南军工企业的发展之外,中国的扩军计划还有另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向各国施压。战后,世界各国都精疲力竭,纷纷准备削减军队以减轻财政和资源上的压力。当它们得知中国准备将三军常备兵力增加到400万的消息,压力可想而知。加上中国目前几乎在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土地和军事基地,各国为了应对“中国威胁”,必定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军队。而多保留一个士兵,意味着财政上就要多负担一份费用,而投入战后重建的金额也要减少一分,无形中延长了各国恢复元气的时间……
(作品相关里有这章出现的武器装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