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子 第248 十八路诸侯讨董(一)(2 / 2)
冀州,渤海郡。
袁绍与公孙瓒、刘岱正式宣告缔结联盟。随即,由袁绍亲率大军主力,进军雒阳。袁绍因惧怕韩馥反水,再有他变,遂将家人妻子统统送与兖州,交付给刘岱看管。
毕竟兖州乃是讨伐董卓的根基所在,似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山阳太守袁遗以及兖州刺史刘岱等等,全部早早明确宣告立场,有意作为主力讨伐董卓。冀州或能反水,这兖州却难以再投靠董卓。况且山阳太守袁遗,又是袁绍族兄,最能信任不过。
雒阳城。
山东诸侯突然暴乱,令董卓措手不及,一时不知如何应付。紧急之间,董卓令尚书台连续征辟官员,诱使诸侯自散,然而此时的关东诸侯,已经拒绝董卓诏书,皆以援救雒阳三公,再立少帝刘辩为言,在当地招募人马。
一计不成,董卓遂又行险计。
大堂之上,董卓长身按剑,声音严厉:“类如袁绍之辈,所募兵卒,皆是乡间田农,虽数十人,不敌我一名精锐,故大家不必忧心军阵胜败。然雒阳处天下之中,又是孤城一座,若无关西补给,虽屡战屡胜,亦定然败亡。故若欲破关东诸贼,则必先据关西。”
“故,我欲征左将军皇甫嵩、京兆尹盖勋入雒,收拢关西势力。诸位以为如何?”
董卓话音刚落,便有谋士起身反驳:“万万不可。自桥瑁冒名假传檄书,州郡皆以为明公{董卓}残暴,任用兵卒执政,以刀剑胁迫三公。当此之时,皇甫嵩岂无二心哉?且明公昨日续弦婚姻不成,乃至皇甫规少妻自杀,虽是家中俗事,不干国政,然皇甫嵩心中便无一丝介怀?”
“明公与皇甫嵩共战关西时,彼此交往疏浅,甚至偶尔有相逆之言。今安稳皇甫嵩尚不及,明公何至于主动挑拨其人?若是皇甫嵩稍怀他心,诈言明公征他入雒,是为杀他,遂以这为藉口,起兵关西,那时该如何是好?”
董卓止住这谋士劝谏,道:“时事危机,不得不如此也。不得关西,雒阳必亡;皇甫嵩起兵,雒阳亦必亡。身处死地,当学项籍,破釜沉舟,奋力一博,以求逆改时局。”
“不得关西,雒阳必失,我等必败;征辟皇甫嵩,尚有一线失望。诸君,勿再言它。”
见董卓心意已决,李儒遂不再劝谏董卓,转而补充董卓谋划,道:“将军若欲收拢关西,必征盖勋、皇甫嵩入雒。皇甫嵩、盖勋皆善战之辈,然两人又有不同。盖勋昔日曾与袁绍交往,屡屡谏言袁绍,若征其人,盖勋必反。皇甫嵩则沉稳老重,虽身披纷纷议论,竟能沉默应对。若以天子名义征皇甫嵩,十之五六会单身入雒。”
“故,虽欲征皇甫嵩、盖勋入雒,但应有先后次序。先征皇甫嵩入雒,收其十数万兵卒,分化关西,则盖勋虽欲作乱,然迫于明公已经掌握十数万大军,他亦必不敢再有异动。”
董卓点头赞许李儒谏言,继而又道:“若连势关中,则必取河东郡。然前时并州牧刘杲尚且不肯入雒,再观今日之势,其肯定亦不会入雒。此人当如何应对?”
李儒面现犹豫:“刘杲此人首鼠两端,今日不除,明日必成大害。然而,刘杲十数月来,一直练兵北方,数万步骑横行河朔,俘虏诸胡。据边鄙传闻,鲜卑大小部落为躲避刘杲掠夺,或西迁、或饭回漠北,或迁至幽北{幽州北部},以此可见刘杲兵卒猛武一如他征伐西羌时。”
“若是刘杲反逆,河东郡堪忧。以我计划,若能征皇甫嵩入雒,则可遣大军屯戍陕县。进而再征召刘杲入雒,试探他心意,若是刘杲稍怀二心,将军便应立即遣大军,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打残刘杲。令其不能危害雒阳、关西通道。”
董卓沉吟片刻,道:“此事再议,先征皇甫嵩入雒,吸纳关西兵卒再说。若是皇甫嵩反叛,一切筹划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