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高楼里的STUDIO(2 / 2)
二十年后回过头来再看,人们才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香江地窄人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建筑用地日趋不敷而造成的必然结果罢了。
这些高楼未见得就是现代和富裕的象征,高大上那就更加谈不上了。
不过对于当时前去合乐的申城代表团一行来说,穿梭在遮天蔽日的高楼组成的钢铁丛林里。那还真是一种非常新奇的感受。而选手们在得知今日合乐的地点居然是位于一栋三十层高楼din楼的一座录音棚的时候,包括叶梓在内,大家集体表现出了惊讶与兴奋。
叶梓的表现当然是伪装的,不过他也很想再次探访一下那个高居楼din、拥有诸多香江之最的“The/One/Studio”。
这家录音棚位于蚬壳路一座商业民用混合大厦的三十层,是香江海拔高度最高的一座录音棚。它的位置距离酒店很近。开车过去十分钟足够了。
这座大厦建成已经很有些年头,里面的电梯破旧而又窄小。代表团一行五位选手、一位老师加上一位组委会工作人员就已将它占满,但是随着电梯的上行,仍然会有乘客陆续进来,轿厢里就更加拥挤了。
人数渐多,电梯运行时就会偶尔发出咿咿呀呀的一些杂音来,这让选手们心里都有点担心。还好一直上到三十层,电梯都是稳稳当当的。出了电梯脚踏实地。大家的心里这才彻底安定了下来。
这样的大厦与电梯,多少破坏了一点大家初到香江的美好印象。
不过这样的失分,很快就被三十层上的这家录音棚挽回了不少。
这是一家历史不长的录音棚,建成于十年之前的80年代初期。
这也是香江第一家面对市民开放的专业录音棚。虽然录制一首歌曲的费用并不便宜,但是仍然吸引了很多歌唱爱好者前来录音。尤其是一些具有演唱天赋并且向往着明星生活的爱好者,来到这里录制几首翻唱歌曲。然后拿着小样跑到唱片公司自荐,几率总要大过什么都没有准备。如果能够录制一两首原创作品的话,这样的自荐成功率将会更高。
所以这家录音棚的设备虽然算不上最高级,价格也并不便宜,但是生意的火爆程度在香江却是数一数二的。
在其它录音棚都还端着“专业”的架子不肯开放给普通市民的时候,这家录音棚的举措让它彻底赢得了歌唱爱好者的信任。
直到二十年后,这家The/One/Studio仍然是香江最受市民欢迎的录音棚之一。
这一次,录音棚的经营者看中了“申粤香”歌手大赛的规模与影响力,特意联系了组委会。成为了本次大赛的赞助商之一。
这次赞助并没有花钱,而是以免费提供选手与乐队的合乐场地作为交换。组委会认为在录音棚里进行合乐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很干脆就同意了这次赞助。
The/One/Studio拥有大厦三十层的两个单元,面积将近三百平方,比起孙云工作室的录音棚稍大一点。
一出电梯,正面对着的就是录音棚的大门。
钢化玻璃的大门后面就是前台,一位制服OL女孩微笑着站在前台那里,欢迎着客人们的光临。并且随时解答访客的问题。在她身后的暗红仿砖墙壁上面,是一排由不锈钢材质做成的变形花体字母LOGO。天花板上的射灯照射下来,LOGO异常醒目。
转过前台的仿砖墙壁,后面是左右分开的两个待客区。右边的待客区似乎是由客厅改建的,绕着四周的墙壁放着几组米黄色的布艺沙发,与嫩绿色的墙面非常协调,沙发中间放了两个大茶几。
左侧的待客区分成三个小块。用钢化玻璃和百叶窗帘隔开,用来接待不同的顾客。
两个待客区的中间有个小小的吧台,提供茶水、咖啡、饮料、糕点。前来录音的客人可以免费取用一份,陪同前来的就需要自己花钱购买了。
吧台的对面是录音区的裹皮密封大门,录音棚和控制室都在门后面。
整个The/One/Studio建造了三个录制声乐和器乐独奏的小棚。一个可以录制乐队的中型录音棚。除了整编的管弦乐队无法在此录制,其它各种大小录音都完全没有问题。
今天的合乐,就是在录制乐队的中棚里进行。
在香江,PG、EMI这些大型唱片公司都有专属的录音棚,唱片的所有制作都是自己一手搞定。但是其它中小唱片公司并不一定舍得在录音棚上面砸钱投资,那么在制作唱片的时候就需要租借,The/One/Studio正是非常合适的一家。
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它的录制费用不低,但是对于唱片公司来说,常年合作下来整体费用并不很高,远比自己投资建造一个录音棚要划算。
所以在The/One/Studio建成以后的这十年里,凭借着连年投入的硬件设施、广泛挖掘的录音人才以及经理人的长袖善舞和经营头脑,这家录音棚的年收益率是逐年增长的,投资人也获得了很好的回报。
相信这一次与无线电视台方面的合作,又将给这家“年富力强”的The/One/Studio带来可喜的成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