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无耻之尤(二)(2 / 2)
银子这东西再烫手也总有人愿意下手去抓。巡抚衙门那边一边有管家出面接收回扣一边佟国器则还在为此而心慌。反倒是刘清泰那边对此却并不在意更是一个劲儿的宽慰前者诸如亏空总有办法堵的话来。“不过思远的话也有些道理我想着各府县库房里的银钱和粮食除了上缴部里面的还要留有豢养绿营和发给官吏俸禄的总不好掏空了的。得下个条陈日后但凡是库里面发给的数额要先报到咱们这里审批过了再行发给总能控制住一些的。”
“制军这办法好只是下官就怕那欲豁难平啊。”
眼见着佟国器对此还有些忧虑刘清泰却是笑着指出只要是招抚大局办成了到时候朝廷的文官进驻漳泉朝琼四府消弭了东南的大患些许的亏空都不算什么。至于即便真的有错也是多尔衮的毛病毕竟这个黑锅现在顺治已经让那位故摄政王殿下背了起来不是。
“对了吩咐下去如果加征粮饷的话就对那些贱民说是海澄公的手笔。那些本地人越看他不顺眼朝廷在福建就越是稳如泰山。”
………………
整个九月在回扣的诱惑下整个福建也只有汀州府、建宁府和邵武府这三府之地的府县官员们迫不得已的坚守下了原则使得这三个府能够得以幸免于难。
中左所大批的银钱和粮食不断的从各府县运至此间在码头至库房的所在间川流不息。这其中粮食自是不提军队规模不小用度甚大时时支应着漳州和泉州这两府驻扎的明军倒是让潮州那边缓了口气。而银子方面除了日常花费军器局下属的铸币院也在不断的将白银熔铸为名曰漳州军饷的银币。
这些圆形的银币已经渐渐的在漳泉两府乃至是在潮州有了些许存在感。只是银两的使用过于年深日久深入人心抛开一些与官府、军队有关系的商家外大多还都是不太认的。
今天又有一批银两入了铸币院的库房冯澄世待所有工作结束重新清点了一边才放心回家。回到家中他的儿子冯锡范已经等候良久。父子二人用着饭冯锡范就问起了他今天听闻的关于回扣的事情。
“哦那个回扣比例啊价值一万两的银子和粮食给一千两银子的回扣一成而已已经很少了。”
轻描淡写的回了句冯澄世继续伸手去夹那片肉。奈何最后那句“而已”、那句“已经很少了”却将冯锡范听了个一愣旋即也顾不上他的父亲还在咀嚼之中惊讶和不解脱口而出。
“父亲大人此番征收粮饷是出动大军和舰队的花销本就不小不说这一成的回扣还只是给那些具体做事的知县的。如上面的知府、道台还有刘清泰和佟国器那双督抚都是要另花钱去喂的已经不少了呀!”
冯锡范到并不是替郑成功省钱只是这主意是陈凯出的。因为军器局的关系冯家父子一直对陈凯有着隐隐的防备。尤其是冯锡范总觉着陈凯会对他们不怀好意所以一个劲儿的怂恿他的父亲算计陈凯。反倒是冯澄世做事要比他的那个冲动的儿子要明白得多很清楚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此刻冯锡范问及知子莫若父冯澄世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但是这事情根本就不是那么简单的。
“为父给你举个例子:话说有一地闹水灾需要救济百姓还要重修河堤。朝廷拨款五十两万两可是从圣旨下达开始内阁先要切上一刀户部和工部再切上一刀甚至调动兵马的事情就连兵部也要如此。出了京城省里面、府里面、县里面乃至是镇兵和卫所的将领这些人依旧还要不断的分润。最后到了真正做事的人手里时能剩下个十五万两这里面就已经是有着有能之人在大力斡旋的结果了……”
从五十万两到十万万两数字变了个位置一下子却就少了七成的银子!
冯澄世说着便放下了筷子细细的看着他的儿子那副目瞪口呆的样子也不重新拿起筷子来继续吃饭只等着冯锡范反应过来之后再做解答。
“这父亲大人这贪的也太多了吧。”
“多?”冯澄世摇了摇头继而言道:“一层一层的经手从来都是如此每一层其实拿的都不多但是层数多了自然也就多了。”
“况且这里面的银子很多还不是进到经手官吏的手中。举个例子有个衙门的门窗年久失修房屋漏雨这些事情是不便向中枢汇报请求拨发修缮银两的因为久在同一衙门的吏无权上报有权上报的官没准银子还没批下来就已经调走了谁肯用自己的声誉和人情来为后来人造福?而且就算是上报了中枢也未必会批准的——天下之大那么多的衙门今天你修窗户明天我修门再厚的家当也都败光了。”
“所以就只能从做其他事情的银子里扣出来?”
“正是如此。”冯澄世点了点头随后却下意识的压低了些声音与他的儿子说道:“说句大逆不道的本朝太祖自称是淮右布衣其实际上又做过和尚也当过乞丐。可是太祖家里早前也是有田有店的人家不富裕但也总比纯粹的佃户要强。就是闹灾荒暴元发了银子赈灾结果被一层层的吃光了害得太祖一家几乎死绝。否则的话为父叫你多读书可有见过几个开国之君动不动就对贪官污吏剥皮楦草的?”
说罢了这番话冯澄世饮了一口水酒润润嗓子便自顾自的继续用饭。倒是冯锡范不由得咽了口唾沫呆呆的坐在那里好半天才道出一句“确实不多”的话来。
“为父听国姓提及陈竟成的书信里预测那些贪官污吏用不了多久就得要求涨回扣比例了。他说照着他的计算回扣只要不超过五成这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有多少最好就做多少这可比走海贸来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