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0章:李世民之死(上)(2 / 2)
有孕在身的李夫人得知消息后意外流产而死李悝大人承受不了打击病倒了。”李淳风听到这话眉头不由微皱起来。
李斯这话等于是直接将疑似是叛徒的李悝岳父一家给直接定性为叛徒呀呀。
不过李淳风最终也没多说什么毕竟人都已经死了还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
这两天内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李淳风也被搞得身心俱疲现在他只想尽快向李世民交差他是再也不想接触这肮脏的政治了。
李世民听到此言脸色瞬间一变凝声问道:“你们两个快把本公离开后长安所发生的一切都原原本本的告诉本公。”
“诺。”两人齐声应道。
在接下来的两个时辰内李斯和李淳风两人将长安世家勾结秦军密探发起叛乱以及唐军镇压叛乱的经过全都告诉了李世民。
主要都是李斯在说而李淳风进行补充说明。
从李斯嘴里说出来的东西自然是经过了一定的加工以及删减的。
李斯夸大了世家叛乱的规模以及当时局势的凶险程度于是才不得不遵从李世民‘宁杀错不放过’的命令只是没想到军队杀红眼后竟然彻底失控了。
李斯将自身责任给撇了个一干二净并将锅都推给了叛乱世家潜伏的秦军密探约束不住军队的李隆基等将以及一直犹豫不决的李悝。
至于那些含冤而惨遭灭族的世家则是为平定叛乱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后这场由大秦细作策划已久的反叛以及隐藏在城内的隐患终究还是被唐军给消除了。
李悝若是在的话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但偏偏他卧病在床无法拆穿李斯。
至于李淳风他智力属性不低但政治属性却不高根本看不出李斯话语间的漏洞反而还认为李斯的话没毛病。
李世民的政治属性高达103点按理来说不该被蒙骗才对可他了解的信息毕竟是片面且有限的再加上两位心腹的口径一致心中虽有些许的疑虑但也已经信了大半。
不得不说李悝这一倒下极大的方便了李斯行事毕竟连李世民都因为信息差而被他给耍的团团转这在以前李斯可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见李世民并未怀疑李斯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李世民听完后脸色可谓难看至极。
他虽让李淳风面对叛乱宁杀错不放过但也没想到这次会杀这么多人。
在李世民看来隐藏在城内的秦军细作就算真的勾结世家以及叛将引发叛乱最多牵扯几千上万人也就顶天了。
到现在都还屹立不倒的势力除了李唐之外哪个没有发过世家财呀?
相比于嬴昊、曹操等君主对世家动不能就抄家灭族李世民对世家的态度已经是最好的了可他在变法时关中世家依旧没少找麻烦并且想方设法的阻挠他的新征。
这两年来李唐的发展速度之所以如此缓慢除了大秦干预之外也有本地世家掣肘的因素在。
可是就算如此李世民也依旧没有对关西世家下手不是不想而是关西世家势力太大动了胡引发
李世民自问对关中世家已经够好的了找遍全天下也没有第二个比他对世家态度更温和的君主可他没想到李唐都还没彻底败呢这些世家就毫不犹豫的背叛了他。
李世民了解完前因后果之后总算是明白长安城守军为何会屠戮全城的世家了。
就是因为参与反叛的世家太多规模太大而关西各大世家之间的关西又极为复杂甚至李斯和李悝都分辨不出谁奸谁忠也没有时间去逐一分辨但叛乱却愈演愈烈所以也就只能宁杀错不放过。
长安一城集中了关西就成世家大族而长安守军一次性给屠了九成在加上被波及到的富商、百姓中共计将有近十万丧命于这次反叛当中。
要知道长安城的总人口也不过七十万而已。
两天之内长安七分之一的人口被长安守军自己给杀了而自己明明就在城外数十里之外可是却偏偏对此一无所知。
对此李世民只觉得一阵晕眩差点没被气的再次吐血并对长安的情况感到头疼以及……绝望。
如今长安城内的暴行虽已结束但却留下了一大堆的烂摊子要处理。
那些冤死的世家和平民的家人们究竟要如何安置才能让他们不引发动乱?
安置好了之后有要不要给那些含冤而被灭门的家族平反呢?
平反的话查抄世家所得来的钱粮又该如何分配要不要还给原来的家族呢?
还的话又还多少呢?
等等。
这些事每一件都不是小事加在一起一涌而来的话哪怕是政治102的李世民一时间都会觉得手足无措就更别说唐军刚在镐京惨败秦军也即将兵临城下了。
当然这还不是让李世民最为头疼的事真正让他最头疼的还是弘农杨家竟然也在这次被灭门家族行列之中而且很大概率是被冤枉的。
当世只有两个家族拥有四世三公的荣誉汝南袁家和弘农杨家。
在黄巾起义之前李世民所在的陇西给杨家提鞋都不配。
可杨家却没支持自家出身杨广反而选择了支持李世民并且对李世民的帮助极大。
杨戬、杨修甚至是杨彪自己全都在唐国担任高位并且为李唐出力甚多。
杨家为李唐付出了这么多可到头来却是什么下场?竟然被唐军给灭族了。
杨彪之子杨修死的不明不白。
杨戬的妹夫刘彦昌当着妻儿的面被杀了。
杨家除了杨彪和杨婵母子外被杀的再无一个活口。
杨戬最看重的就是师门、家族和妹妹若是他知道杨家被灭族和妹夫惨死的消息后他又会怎么面对李唐呢?会不会直接叛唐投秦呢?
李世民不知道也不敢想此时的他只得生无可恋因为他的未来已经是一片漆黑再也没有任何希望可言。
不久的将来全天下都会知道唐军在长安暴行而他李世民也必将步岳父董卓后尘遭到全天下所有人的唾弃而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