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入围(1 / 2)
晚上9点半。
陶歌来电话了。
一接通张宣就紧着问:“这次加印多少?”
陶歌告诉他:“这次比以往都多足足加印了80万册。”
张宣满意:“你们还真是吃一堑长一智总算吸取教训了不然我的钱都被到盗版商分完了。”
陶歌微笑着没理这茬而是问:“你们什么时候回去?”
张宣回答道:“后天后天下午的火车到时候你要联系我就打我家里电话。”
陶歌说:“好姐知道了。双伶从沪市回来了没?”
“嗯就在身边。。”
“你把外音打开我跟她说说话。”
叫上杜双伶三人开外音聊了十多分钟的家常后陶歌终于说起了正事。
陶歌神神秘秘说:“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张宣迫不及待问:“什么好消息?”
陶歌说:“你自己开动脑子想想。”
张宣沉思几秒忽然心中一动期待地问:“是不是我的新书通过了茅盾文学奖的初审?”
“不错。”
陶歌说:“你的新书“潜伏”8月1日下午被送去参选茅盾文学奖之后顺利通过了读书班的23位专家的审读被推入评选环节。
张宣紧着问:“评选环节?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一届的评委都有哪些人?”
陶歌优雅地说:“当然知道这是送选单位的必须课之一怎么能不知道呢?
不过姐告诉你这一届的评委阵容非常强大。”
张宣问:“是那些人?”
陶歌低头看着资料念叨:“这次的评选委员会由23人组成。巴银是主任委员刘黑羽、陈本等人是副主任委员。
雷彬、魏午、陈雄、李希一、郭建功等人是委员都是业界德高望重的大佬。”
听到主任委员是巴银张宣嘴巴都忍不住张了张。
有些惊讶。
没办法不惊讶啊这名字可太熟悉了小时候经常在语文课本上看到这位老先生的名字。
比如“索桥的故事”、“鸟的天堂”、“给家像孩子的信”等等这些都是小学1到6年级语文课本上的课文。
而在中学课本上更是能看到巴银老先生的“海上日出”和“家”等一些名篇。
这么说吧这年代的人只要读过书就绕不过巴银。
所以当听了几十年的名字会是这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主任委员时张宣那是相当惊讶的。
意外又不意外毕竟人家的名头摆在那。
陶歌介绍:“经过层层评审目前有20部作品进入了最后的角逐阶段。其中就包括你的新书“潜伏”。”
张宣眼皮跳跳:“最后入围的作品这么多?”
“嗯。”
陶歌应一声看一眼外面就悄悄地讲:“姐跟你说其它19部作品都是入围很久了的。
只有你的新书是乘坐末班车最后进去的。
本来最后一个名额不是你留给的是给陈老先生的“白鹿原”。
但是由于受前段时间“废都”的影响“白鹿原”被严重波及到了有人非常不喜欢”白鹿原”私下里批评其:如此颓废毫无意义写得什么。
所以后面的你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张宣明悟:“这是暗指“白鹿原”中田小娥这个人物描写的过于颓废了么?”
陶歌说:“不仅是颓废在两“性”这方面“白鹿原”也是被批判最尖锐的地方。
正因如此受到巨大压力的人民文学要求陈老先生对“白鹿原”进行必要情节的删减。
只是“白鹿原”还没修改完, 你的新书就突然闯进来搅局, 这打了邹社长和陈老先生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闻言, 张宣也是庆幸不已。
明白要不是“废都”引爆舆论引起上面下面的不满这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就还真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张宣诚挚地说:“姐, 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和洪总编估计我现在还躲着吃土呢。”
陶歌揶揄:“得了吧, 你都是千万富翁了, 全国有名的千万富翁, 还吃土呢?”
话到这陶歌想到什么, 逐渐收敛笑容道:“不过你也别高兴的太早我刚得到消息。
前几天评委会主任巴银老先生重申了他自己对茅奖评奖的一贯主张:即宁缺毋滥、不照顾、不凑合。
而现在评委会的困难症结却在于你的“潜伏。”
突如其来的不利消息张宣直接懵逼了:“我的“潜伏”?”
“是, 你的“潜伏”。”
陶歌帮他解惑:“你应该也看到了报纸上很多名人对你新书的批评吧。
他们指出“潜伏”有悖于传统文化, 这是对经典的不敬。”
张宣立马会意:“你是说评委会就有人持这种观点, 对不对?”
陶歌点头:“对, 而且还不止一个两个而是有好几个。
他们强烈反对“潜伏”入围“茅盾文学奖”的最后评选。
现在评委会大致分成了两派。
喜欢你书的评委把“潜伏”奉为圭臬, 大喜过望如获至宝评价极高。
而不喜欢你书的, 对“潜伏”那是相当嫌弃甚至可以嗤之以鼻来形容
如今两派人马闹得不可开交, 在评选会上经常讨论着讨论着就针锋相对互相较劲。”张宣郁闷了, “反对我的都是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