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九门提督(1 / 2)
紫禁城外朝熙和门以西武英殿。
皇帝在正殿召见大臣此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汉白玉石栏甬路直通武英门。
东西配翼分别是凝道殿和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六十三间。
这里还设有待诏左边是章词待诏右边是擅书画待诏。
李自成进北京后便在武英殿办理军务兵败山海关退回北京后仓促举行的称帝典礼也是在武英殿举行的他撤离北京时还曾下令火烧皇宫武英殿幸免于难。
清军入关多尔衮也是在武英殿摄政理事顺治由沉阳迁都北京后开始也住在武英殿。
如今还于旧都的大明绍天皇帝也在武英殿正式召见群臣议事。
武英殿在外朝前面方便大臣出入这里总体保存的也都还很完备李自成、多尔衮、顺治都曾入住所以经过几次修葺。
“京城卫戍、守备以及宫中宿卫事关重要请陛下钦定制度。”
今天的武英殿廷议规格较高正式迁都北京后的第一次廷议三品以上在京文武职事官都到了还有一些紧要职位的四五品的也来了济济一堂满殿紫绯。
绍天帝起兵以来各种制度与以前多有不同随着皇帝下旨设国史馆开始修前十六帝的这二百多年历史已经开始有人称绍天以前叫前明了现在是后明时代虽然这不是官方的正式称呼但已经渐渐成了普遍认识。
如今的绍天朝犹如东汉光武中兴各方面都与以前不同。
京城皇宫的卫戍宿卫自然更是重中之重之前在南京、东京也都还比较临时有些制度还不完备但现在必须得更加正规。
大明以前有京营三大营实行卫所班军制度又有亲军诸卫等宿卫。
朱以海之前跟文安之等也简单透露过京城卫戍制度有要所更替的。
这种事情没有哪个大臣敢轻易越俎代庖。
以前明朝禁卫系统大抵就是亲军、京军、班军而如果更早的王朝又各有不同。
秦汉以后国家军队主力集中于禁军西汉禁军分两部份直接保卫皇帝的驻扎在长安城南的未央宫称南军。南军又分两部份皇帝贴身侍卫都是军官由郎中令统领称郎卫。与皇帝关系不是太紧密的守卫皇宫的巡查警戒的武装称卫士由卫尉统领另一部份禁军卫戍京师及周边地区为首都警卫部队称北军由中尉统领。
南军随侍皇帝出警入跸北军还承担战略机动部队角色征伐四方。
汉文冰寒时设置卫将军统领南北两军仅次于三公高于九卿是禁军总管。到了武帝时增强禁军力量南军里增加了羽林军、期门军北军里增加了中垒、屯骑等八部由八校尉统领。
秦汉以来历朝都非常重视京畿的禁卫部队唐朝时有南北禁军宋代禁军遍及天下号称八十万又分三衙互相制约。
明代则分亲军、京军和班军等。
朱以海就是靠马上起家的虽然起兵之初鲁王的身份对他非常有帮助但最后能成功的还是靠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御营部队外驱逐鞑虏内威服军头。
各朝的禁军都精锐如果控制不好就会被左右朝政甚至如唐代宦官专政太监们就是凭借着掌握了北衙禁军达到了能够废立皇帝的涛天权势。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依靠北周的侍卫亲兵力量黄袍加身而建立北宋。他将北宋禁军分置三衙统领数十万主力三衙各有都指挥使等长官却往往不常设且各衙互不干涉以防止禁军将领操控军权、专断朝政。
大明太祖立国以后禁卫系统也是比较复杂的亲军是皇帝的警卫武力有二十六卫之多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锦衣卫了。
在明后期甚至扩充至数万甚至十余万人。
京军则是首都卫戍部队主要有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合称京军三大营班军则是每年从地方各都司轮番抽调到京宿卫的部队。
朱以海的绍天朝现在基本上分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常备主力部队御营诸镇一是地方巡防警备营各营还辅以屯镇、团练、保甲丁等预备役民兵等。
主力的御营也还分为几个部份比如京营三镇分驻三京。
又有亲勋翊武内四卫以及千牛侍卫、学军等。
如今还都北京将结束原来的流动的临时性。
如何设立一套缜密的京城卫戍制度很迫切。
大臣们也各给了一些建议。
最终还是要皇帝决定而皇帝开口先重申宦官不得领兵也不得监军先把宦官排除了京城卫戍体系。
朱以海把京城的戍卫系统分成了三大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