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0章 解围行动(中)(1 / 2)
电话接通后索科夫向罗科索夫斯基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并征求对方的意见:“元帅同志不知能否让第65和第70集团军的部队配合我们的行动一起把近卫骑兵军解救出来?”
听完索科夫的请求后罗科索夫斯基盯着面前的地图陷入了沉思。索科夫听到罗科索夫斯基忽然不说话了但电话还没有挂断猜到对方可能在思考问题也就没有出言打扰而是静静地等待对方的答复。
过了几分钟之后听筒里再次传来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声音:“米沙你还在吗?”
“是的元帅同志我还在。”
“米沙我刚刚仔细考虑过了。”罗科索夫斯基说道:“如今第65集团军刚从森林里走出来要完成部队的集结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第70集团军则需要第65集团军稳固战线之后他们才能继续向西推进。
也就是说我可以命令他们也参与对近卫骑兵军的救援但在解围行动的初期恐怕就只能靠你们孤军奋战了希望你能有一个心理准备。”
罗科索夫斯基说的这种情况索科夫早就有心理准备所以他很爽快地说道:“明白了元帅同志就算只有我的部队去参与解围行动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把骑兵军解救出来的。”
“米沙我刚刚和朱可夫元帅通过话他给我提了个建议。”罗科索夫斯基在挂断电话前继续说道:“他觉得让你们去攻击位于普拉加和谢德尔采之间的德军显然是不合适的。”
“啊不合适?!”索科夫听罗科索夫斯基这么说不禁一愣随后反问道:“为什么?朱可夫元帅为什么会这么说?”
“米沙你不要误会。”罗科索夫斯基从索科夫说话的语气中听出对方可能产生了误会连忙向他解释说:“朱可夫元帅建议由科尔帕克奇中将的第69集团军来接管你们现有的防区。而是将你的集团军整体北移与第65和第70集团军组成联合部队迅速地前出到纳雷夫河。”
“为什么?”索科夫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前出到纳雷夫河呢?”
“我们从敌人行动的特点可以感觉到敌人已经意识到它已输掉了在布格河地域和华沙方向上的会战便力求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的兵力撤到纳雷夫河地域。我们侦察获得的情报及俘虏的口供也都说明了这一点。在纳雷夫河地域敌人正在加紧修筑防御工事。
为了打破敌人指挥部的计划所以我们考虑将第48、第65和第70集团军的部队前出到纳雷夫河。最好的办法就是由你们建立由各兵种组成的快速支队绕过敌人的防御支撑点突入到敌军的后方截断敌人撤退的道路在纳雷夫河西岸夺取登陆场并坚守到主力部队的到来。”
罗科索夫斯基在讲述接下来的作战计划时索科夫盯着面前的地图在分析对方这样做的利弊在什么地方。
结束通话后索科夫把波涅杰林和西多林叫过来将罗科索夫斯基在电话里的内容向两人重复了一遍。
听完索科夫的讲述波涅杰林点着头说:“朱可夫元帅考虑得很周到假如不让我军北移而是让第69集团军穿过我们的防区与第65和第70集团军组成突击集团肯定会引起混乱的。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让我们北移而第69集团军来接替我们的防务。”
“你说得没错副司令员同志。”索科夫点着头说:“我也是这样考虑的。而且三个集团军组成新的突击集团前出到纳雷夫河可以牵制一部分德军的兵力使他们把防御的重心从华沙和华沙的南面转移过来。”
“没错。”西多林也指着地图说道:“从目前我们所获得情报来看在马格努舍夫登陆场的近卫第8集团军大多数时间都在抗击德军的疯狂进攻根本没有能力扩大登陆场更别说向华沙推进配合坦克第2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夺取这座城市。”
一说到华沙波涅杰林忍不住问出了一个自己思索很久的问题:“司令员同志我想问问克拉约夫军为什么不愿意与我们合作共同解放华沙呢?要知道在今年年初他们曾经释放过合作的信号怎么只过了半年他们的态度忽然就来了180度的大转弯呢?”
听波涅杰林问起此事索科夫觉得反正此时没啥事就权当闲聊便开始讲述自己所知晓的历史:“波兰在1939被德国全面占领后完全陷入了黑色的恐怖之下。德国人知道波兰是一个不好控制的国家便决心摧毁波兰人的抵抗决心。为此盖世太保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他们的目标是摧毁波兰人的精英阶层消灭他们的抵抗意志。专门成立了一支特别行动队任务就是逮捕处决那些对德国有抵触情绪和反抗情绪的人。
汉斯·弗兰克担任德国驻波兰总督后将波兰地区的的宪兵部队和警察部队划归到自己麾下并将大量波兰前正府官员丢入了监狱以加强他的统治。接着他开始大肆没收波兰官方资产控制金库和银行宣布实施供给制度。要求波兰居民将手头的钱全部存入银行。通过此举他控制了波兰的资金流动在波兰实现了畸形的繁荣也通过此举加强了德国对波兰的控制力。
而在波兰的犹太人聚居区也是汉斯·弗兰克的主意第一个华沙犹太人聚居区就是他建立的。按照他的计划首先要把犹太人集中起来加以区分进行分类筛选选择出对**有用的人剩下的加以消灭当那些有价值的人被榨干价值后再予以消灭这他称呼为完美而科学的解决方式。
针对他的这样的统治正策波兰充满了反抗情绪。波兰流亡正府趁机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抵抗组织它依托的是战前波兰国内的军事体系和情报网络来建立。抵抗组织不仅拥有游击队甚至连正府机关和立法议会都具备从而出现了‘白天属于内粹夜晚属于波兰’的奇特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