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商议(三)(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侯门嫡女如珠似宝 !
“还有吗?”王裕洵开口询问道。
“呃?差不多了吧。”王姒宝想了想,突然想到差一点把正事给忘了。于是赶忙道:“我其实这两天想的最多的反而是三哥你这块儿势在必行的吏治改革。”
王裕洵点头道:“嗯。就像当年我参加会试考试时出的那道会试题。我和爹爹在来的路上讨论的最多的也是吏治改革。”
“那你和爹爹是如何想的?不要光指着我说。我在这方面的眼界必定没有你们那么宽。”王姒宝知道自己属于纸上谈兵的选手。她的很多想法大多来源于现代发达的资讯,还有就是小说和电视。
但关于改革在她的历史认知里,只要关于什么变法的好像发起者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但是一提到历史进步好像又和这些变法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在王姒宝的印象中,第一个变法应该是商鞅变法,后来还有宋朝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变法。
这三个人当中商鞅被五马分尸了,王安石辞官隐退,张居正还能好些,最起码其在位期间受到的待遇比较好,但是在其死后,差一点被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
这其中尤其以王安石变法最出名。张居正的变法最为成功。
说到王安石的变法主要是因为国家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丧失土地、富豪隐瞒土地导致国库税收锐减、财政赤字。另外,外面还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威胁。
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和当时的宋神宗一拍即合,随即开始了变法。他提出了像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等等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但是他却因为触动了地主土豪与官僚集团的利益,最后导致变法失败。
而究其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吏治问题。他有好的政策,但是下面的人不给力,个个拖后腿,把好好的政策硬是弄成了给自己敛财的工具。
其实现在韶国处的形势也十分不乐观。韶国地处北方,农民耕种的时间比雍国要短。韶国地广人稀,荒山、荒地比较多。好一些的土地也都集中在不用税收的权贵手中。外面同样有来自定国的威胁和蛮疆的不定期骚扰。现在又处在人才凋零、青黄不接、政权交替的时候。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估计自家公爹也是看好自家三哥年轻,有冲劲的特点,才会亲自选了他当丞相。而自家三哥将来要想成为一代名相,让韶国在他手中发扬光大,首先就是借此机会实施吏治改革。
尤其是目前一切形势对他还十分的不利,他手下连一个能够支配的人都没有,那么,即使有自家公爹一个人的支持也没用。
而张居正相比较而言实施改革成功的基础恰恰就是吏治整顿的很成功。几乎达到了上行下效。他所制定的政策即使在万里之外,也有人去实施。
“这个我是这样认为的,吏治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王裕洵总结道:“第一,整个朝堂盘根错节,缺乏考核和晋升体系,多靠论资排辈和拖门找关系晋级。第二,没有人去关注官员的能力问题。一旦这人被封了某个官职后,不管其能力如何,很少有被免官的。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极有可能不得其门而入。第三,和第二点有关,就是只任用,没有惩罚措施。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官员不作为。只要他们不犯大错,就能在自己的官位上安安稳稳待一辈子。甚至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会因为论资排辈的原因而得到升迁。第四,官官相护、体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吏治。”
“这个问题不光出现在雍国,就是韶国、定国还有其他几个国家都一样。”王子义补充道。
王姒宝笑了笑,道:“岂止一朝一代,恐怕历朝历代都一样。”
“我记得当年我在会试上根本就没怎么答这道题。但是后来咱们都看过宝妹写给溪哥儿的答案。”王裕洵说到这里看了看王姒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