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初音电脑管家(2 / 2)
周立新见顾莫杰还算开窍,颇为欣慰:“照呐!说明你是明白人。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往这个方向努力呢?”
“这不是找不到好的平台性产品么。我也看了,国内要说用户黏性做得最好、各类用户交叉感染最强的,应该就是藤迅的qq了。空间、音乐、小游戏,好几个应用都能往qq上捆绑。根本不用藤迅花广告费推广新产品。”
04年的qq还算是厚道了,连qq游戏大厅都还没能实现对边锋的秒杀,饶是如此,qq表现出来的平台黏性,也已经让互联网圈子里的大佬们眼馋不已了。顾莫杰和周立新一谈到用户黏性问题,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拿这个例子来类比。
可惜。已经有一个qq了,顾莫杰只能另辟蹊径,他和周立新找准了用户黏性这个主要指标。激烈地讨论了半晌,一边讨论还一边上网查询业界动态。
末了。顾莫杰提出一个设想。
“不如,咱做一个类似‘优化大师’的电脑装机助手,但是比‘优化大师’多一些功能,着重突出软件分类下载、驱动自动更新,然后也好把咱将来要做的软件一个个放进去,自卖自夸,将来不论再做什么软件,都可以在推广费用上省掉很大一笔。”
顾莫杰这个想法。其实便是后来的360软件管家、驱动助手之类的玩意儿。当然,后世qq和百度也都跟进做了这玩意,功能上其实大同小异,无非是争夺软件推荐位的主导权罢了。
顾莫杰并不知道后来的历史发展,但是他做出这个判断,依然不是空穴来风的。
04年没有360,却有“优化大师”——也就是后来“鲁大师”的前身。这两款软件的作者鲁锦,在2001年光景,就已经推出了“优化大师”。只是如今这个软件还是只能释放释放电脑内存泄漏、优化一下驱动,功能比较单一。没有后世那么多花哨。
优化大师之所以一直没有做软件分类下载推荐,那是因为优化大师诞生的时候,国内的网速普遍都还很慢。网民们大多还停留在买盗版盘装大型软件的时代。所以优化大师的定义目的,主要还是供用户在脱机环境下,使用该软件优化系统性能。
这一点,业内人大多看得到,只是没有深入去想,周立新自然也看得到。他立刻出言提醒顾莫杰:
“优化大师可没有做软件分类下载,他的驱动搜索也是建立在本地已下载的驱动库上的,并不是高效联网搜索。你要学习优化大师,而且做出更多功能的话。下载工具这个短板必须要补足,否则都是空谈。
难道你准备和‘网际快车’合作?以候延堂的身价。可能短时间内还看不上你呢,除非你的新软件装机量已经足够大。说不定他会和你谈谈。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没法把分类下载功能做起来,又哪里来的装机量。”
顾莫杰默然了一会儿,似乎是在盘算下载工具的问题。
要想搭建自己的软件圈子和平台,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要么找人合作,要么自己写一个。
终于,他下了决心。
“我觉得,写个下载软件,估计几百万也就可以搞定了。国内也不是没人抢网际快车的生意,只不过抢不过罢了。但是咱要弄的产品,是个跨圈的新类型,既不能算优化大师的竞争对手,也不能算网际快车的竞争对手。咱是它们的复合体,我认为那些大佬不会第一时间想到来封杀我们,说不定这条路子就走出来了呢。”
世界上最安全的崛起方式,就是不要让任何已有的巨头大佬,觉得你是他的同行。如果你可以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四不像,谁都不觉得你是他的同行,谁都不觉得你有危险,那么说不定你就可以长成一个庞然大物之后,才被敌人注意到。
再说了,顾莫杰是干什么的?不就是把一个个传统软件公司认为是“单机游戏”的程序,做成“网络游戏”的么?
输入法,在顾莫杰出现之前,就是一种单机应用,但是顾莫杰把输入法变成了一种需要联网使用、不断自我进化的存在。翻译词霸,在此前也被认为是一种单机应用,顾莫杰出手后,如今也变成了网络应用。
既然如此,当他把第三只毒手伸向“优化大师”、把“优化大师”也变成一个网络应用的时候,又有何不可?
由点及面,由面覆点。把旗下某一个软件的广告价值,变成品牌本身的广告价值,形成品牌黏性。这关键的一步,顾莫杰就准备下注在新款“优化大师”上了。
当然,优化大师这个名字已经被人用了,自然不可重复。顾莫杰和周立新商量了一下,为未来的那款平台软件取了个名字。
“就叫‘初音电脑管家’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