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京水急(四)(2 / 2)
与此同时,唐牛儿也已经率先摸到了营帐跟前,见最外侧的帐门口突然探出一个人影,大感事不宜迟他,也不管就此会暴露身份了,忙一把举起了镰刀,就照着那人的脑袋劈砍过去。
“死!”
锋利的镰刀,应声而落,那帐中之人原本只是听到异响,所以才习惯性的走出帐门,万万没想到,迎接他的,竟然是一柄,比起那天边太阳还要耀眼的利刃。
惊恐之下,那士兵猛地就要缩回身子,却是已经迟了,勾如寒月的刀刃,竟是贴着那士兵的脖子一道落下。
伴着噗呲一声,就看到那硕大的头颅,顺着镰刀滴溜溜的滚落。
至于失去了支撑的身子,更是仰面摔倒,直直落入了营帐当中,原本活生生同伴,仅仅是一眨眼的时间,就变成了一具无头尸体,如此一幕,自然是吓坏了帐中的士兵。
就听到里面惊叫着,一连刺出三四把大刀,紧跟着大刀后面出来,则是一众被溅了满身鲜血的哨兵,再看其他营帐,出来的也同样如此,唐牛儿大致扫过去,便发现除了被砍杀的那个,和溺死在河里两个外,在场的一共九名哨兵。
这些人刚一窜出营帐,便已经飞快的分出两拨,一拨人挡在外围,试图拦住唐牛儿等人,另外一拨,则飞快的朝着不远处的战马跑去。
见其动作,多半是要驾马,赶回城中报信。
但唐牛儿等人,既然要端掉这股远哨,又岂能放任这些人离去,还没等唐牛儿开口,距离战马最近的那个士兵,便已经飞快掏出了镰刀,然后朝着战马狠狠地掷出。
镰刀打着旋儿,将拴马的缰绳斩断,而后狠狠的钉在了木桩之上。
那些战马受了惊吓,哪里还认得各自的主人,只等到缰绳一断,便嘶鸣着,朝着四处疯跑开来。
见战马逃走,这些哨兵更是大急,也就是在这一瞬间,原本拦在最外的几人,却已经被唐牛儿他们相继围杀。
看到活路已经被断,急红了眼的几个哨兵,顿时抽出了长刀,就要和众人殊死一战。
可还没等他们动手,唐牛儿恰到好处的一句话,却瞬间将这些,好不容凝聚去来的决心,打的烟消云散。
就听到唐牛儿高呼一声,“俺们不想杀人,速速投降,缴械不杀!”
“对,缴械不杀!”
众士兵跟在后面紧随着开口,他们莫寻了一夜,好不容易找到几个活口,可不想全都杀了,再做无用功。
所以听到唐牛儿和众士兵的保证,原来的几个哨兵,顿时就犹豫了,而就在这时,就见其中一个人,壮着胆子开口道:“要……要俺投降可以,但是你必须……”
只可惜,还没等他说完,唐牛儿手中的镰刀,却已经猛然间飞出,狠狠地扎进了那人的胸膛。
看到他眼睛也不眨的就瞬杀一人,幸存下来的守兵,顿时一个个吓得噤若寒蝉,此刻也不只是该走,还是该照着对方的话,老老实实的将长刀丢至一旁。
但很快,同伴的惨死,便迫使在场的幸存哨兵,都不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俺们投降,俺们投降!”
高喊着,余下哨兵慌忙丢下手中兵刃,而后老老实实蹲在了原定,等到剩下的四人全都蹲下,唐牛儿才对着身后士兵使了个颜色。
士兵会意,连忙跑上前来,将四人收押,其余人,同时又都挨个进帐,等到确认了在场没有半点遗漏,唐牛儿才对着为首,那个率先投降的哨兵道:“老实交代,你们是那里的兵,此地又是何处?”
“回大人,此处乃是郑州地界,俺们都是郑州防御使马伯坚帐下,前面不远处,就是大騩镇,那里有俺们的这些哨探的一处据点。”
此刻降也降了,既然小命被别人拿捏在手中,这些哨兵又岂有拒不张口道理,所以等到唐牛儿一开口,最先投降的那个哨兵,便讨好般的将自己所知全都和盘托出,甚至还将唐牛儿没问道,也都连带着一并讲了出来。
当听到哨兵说他们已经到了郑州时,唐牛儿等人的脸上,还是露出了些许震惊。
“直娘贼,俺们这一连数日的跋涉,不知布局,竟然到了郑州……”
感叹之余,唐牛儿又问起来,“俺问你,你们为何要在此地设置哨岗?”
“大人,大人,俺知道,此事俺来说……”
另一个哨兵闻言,也争抢着张开口,“这还不都是提控下令,非要俺们沿线设防,说是有敌军对郑州不利,所以要提前设防。”
“吓!”
这回轮到唐牛儿吃惊了,对方所言的敌军,可不就指的是他们吗,要不然,还有谁会郑州不利!可是他们还没到郑州能,那守城元帅就已经早早下令,难不成,那马什么的,还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想到这里,唐牛儿不禁往身后看了看,却发现,众人这时候也都看他,分明是在等他拿主意。
一时间,唐牛儿也有些心虚了,他觉得此事只有赵振能够解答,这些哨兵,还是先带回军中,等到赵振审问后,再由他发落吧。
“将这些人都带走,到时候,看将军怎么办……”
见唐牛儿主动甩锅,众士兵也都深以为善,就在这时,不远处又传出一阵声响,原来是刚才那名惊了战马的士兵,此刻又乘着唐牛儿审问的工夫,跑出两三里地远,将那些受惊了的战马又全都追了回来。
要知道,这时候的战马,可是远比一般军资都要贵重的多,六匹战马,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士兵才不舍得丢哩。
有了六匹战马负重,众人回去便轻松了许多,在走之前,心如发细的几个士兵,更是将原本哨兵留下的一众破旧营帐,和尸体全都付之一炬,以免留出线索,被沿途路过的哨兵看到。
毕竟处理过的现场,就算是看到,也只会是认为,此处不过是远哨们临时露宿过的一处落脚点,并不会引起节外生枝。
在唐牛儿等人的刻意安排下,这一十二名哨兵,就这样凭空消失在了郑州境内。
等到越过了长河,又朝着来时方向,走了七八里路后,诺大一片营地才出现在唐牛儿他们的面前。
远远的,就看到营地外围,数队民役正在长官的带领下,将一根根小腿粗细木桩钉入地上,形成一排排成年人高的寨墙,而外围的壕沟中,也同样有满头大汗的民役正在埋头苦干。
若是细细数来,便能发现,这些民役的数量,足足有两三千人,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诺大一片营寨的建立,才显得有条不紊,但又速度极快,仅仅是一天的工夫,整片营地便已经初具规模。
要知道,这块占地数十亩营寨,其中区域,可绝不仅仅是士兵们的住宿活动,还包括了专门给民役,乃至于家属活动的区域,乍一看去,整片营盘俨然是一处占地极小,却又能四处活动的城池。
也正是这个原因,众人当发现,随着民役数量的增多,乃至于城中大量家属住户的迁入,很快,行军中遇到的许多补给问题,便能在这种小社会一般的环境中,实现部分功能的自给自足。
尤其是衣甲,箭簇兵器等消耗物资的补充,在家属的齐齐上阵,参与加工制作下,几乎是源源不断的,好几次都令程毅、吴刚他们交口称赞。
可很快的,赵振也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随着携带人口增多,粮草比消耗的快了许多。
这很快,就引起了赵振的注意,虽说他人手多,不缺能干活的。但是原材料的消耗,也变得棘手起来,尤其是对粮食这一块,处于军队整体流动的原因,家属们带的许多作物种子都得不到播种,即便是播种了,也等不到开花长出果实,这就导致了数千户民役百姓,上万张嘴,只能靠赵振军中不断分出军粮接济。
好在许多军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长长主动外出,采摘渔猎,甚至学习游牧民族,开始蓄养一些牛羊等游牧牲畜,如此方法,倒是能缓解军粮的一度吃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