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李休的提醒(1 / 2)
李世民虽然是一代明君,但性格中其实也有一些好大喜功的成分,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就曾经不听所有人的劝阻,像前隋的杨广一样举全国之兵攻打高句丽,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并没有达到预订的战略目标,而他之所以这么一意孤行,其好大喜功的性格也是最主要因素。
当然李世民与杨广的性格虽然有点像,但两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如李世民相比杨广更加的理智,而且也更有能力,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理智,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不会在决策时发生太大的失误,所以李世民能成为一代明君,而杨广却是昏君的代表。
泰山封禅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简直就是最高级别的大典,那可比一般的祭祀天地要隆重多了,而且经过封禅之后,帝王本人也相当于得到了天地的认可,日后谁也不敢说李世民得位不正了,所以他对这件事也是极为的热切。
但也正是因为太过在意,李世民反而有些失去了平时的冷静和睿智,所以这才请长孙无忌和李休前来商议,直到得到两人肯定的答复后,李世民这才放下心来,开始与他们商议起去泰山封禅的详细事宜,毕竟泰山离长安可不近,而皇帝出行向来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到时还要带上无数的大臣随行,可以说李世民去泰山并不比大军出征容易。
不过这时李休却想到一件事,当下犹豫了片刻也很快开口道:“陛下,泰山封禅的确是件好事,但是在去泰山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做好准备!”
“什么事?”李世民这时正聊的兴起,以为李休有什么想法,当下也随口问道。
“陛下若是去泰山,百官必定随行,国内的政务肯定会受到影响,若是这个消息让外界知道,说不定会有人趁机做乱,当然现在大唐国内应该没什么问题,我担心的是外界的几个强敌,比如西域的西突厥、西北的薛延陀等!”李休这时面色郑重的开口道。
李休之所以提出让李世民小心外界的敌人趁机做乱,就是因为他忽然想到,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也曾经想要去泰山封禅,但却没能成功,就是因为他在去泰山的路上,薛延陀忽然联合各个部落发兵数十万,攻打当时已经附属大唐的突厥人,若是大唐放任不管,薛延陀很可能借此一统草原。
面对薛延陀的威胁,已经去到半路的李世民也不得不返回长安,然后调兵迎战薛延陀,而且这次李世民也是发了狠,派出李绩、李大亮、张士贵等名将联合出击,一举将薛延陀人打的大败,俘虏了五万多人。
逃回漠北的薛延陀人又遇到雪灾,导致薛延陀也是损失惨重,人畜冻死大半,从此一蹶不振,三年后更是被大唐直接灭掉,正所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薛延陀的下场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