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 以史为鉴(下)(2 / 2)
刘宗周这时候叹了口气说:“皇上说得没错,宋、明两朝都是内部安定但外部压力大,而汉、唐两朝都是外部稳定内部忧患多,假如能够综合彼此的长处,说不准真能找到一条长久繁盛的道路出来。想当年汉朝时就有张骞出使西域的远见卓识并付诸于实践,开辟了丝绸之路与西域诸国平等贸易往来,后来唐朝时也是与北方草原部落互通往来,使大唐的威名远及万里之外,但是汉、唐两朝对敢于犯边的匈奴人和突厥人都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天启说:“这就是两手准备了,大家都是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但是没有权利通过抢掠和残杀别人来为自己谋福利,我们要先用军队让他们明白这道理。只有草原民族知道和平才是共处之道时,他们才会被允许在大明的土地上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共同展。宋朝对内部是比较好的了,但是他没有对外部做得够好,比如说宋辽之间的‘檀渊之盟’,还有宋和西夏之间的盟约,都是送绢送银买和平,这就是最大的不平等当然是对自己的不平等。”
高攀龙说:“皇上的意思是我大明也可以跟蒙古人和女真人和平相处,但是绝对不会像宋朝那样用银钱买和平?”
天启说:“是的,和平是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相待的结果,不是用银钱能够买到的,开始刘大人说从宋朝的灭亡可知平等与自由不是历史展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看来应该还没找到其它因素。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平等和个人越来越自由,还是可见的历史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今后做任何事制定任何方案的时候必须遵循的原则。”
天启的这番话让刘宗周和高攀龙彻底没有了语言,大明的官员原来一直把长城外的草原民族没当回事,就算他们打仗再厉害在大明官员的心目中也不算什么,最多把长城修结实点避免那些野蛮人冲进来抢掠杀人就行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也想过互市贸易,想的也只有通过贸易让草原民族过得好一点,免得他们穷急眼了挺而走险来骚扰。无论何时何地大明的官员都没想过要平等对待草原民族,在大明官员眼里那些野蛮人不值得如此对待。
现在天启的意思是要用强大的武力作后盾,然后逼迫蒙古人和女真人遵循大明的规矩,只要他们能够遵循大明的规矩来,那么蒙古人和女真人也可以成为大明的百姓。想到这里两人想起了去年归顺过来的喀喇沁人和朵颜人,这两部以前都在长城之外游牧生活,后来被逼迫没有办法终于决定归顺大明。朝中大臣只以为收服两部是权宜之计,谁知道现在看来天启想把草原上所有的蒙古人和女真人都收服过来,这就让高攀龙和刘宗周暗吸了一口凉气。
刘宗周想了想说:“皇上有此雄心当然是大明之福,但是这其中有很多不妥当之处,蒙古人和女真人会不会愿意归顺过来暂时不说,只说假如他们真归顺过来了,大明能够安置这么些人吗?古人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蒙古人和女真人到了中原怕是过不惯,到时候说不准真会像皇上说的那样把种粮的良田拿来放牧。”
天启点头说:“朕知道这事的隐患,但是不是还没有到那一步吗?真到了那一步你们肯定会有好办法的,我们先说一下民选官这事吧。开始说的自由与平等只是一个口号,我们不能只是空口说些太大太虚的口号,要联系实际讲一点让大家都看得明白的东西。”
高攀龙开口赞成道:“皇上这话臣赞同,我们今天的讨论费了大家不少精力,假如要在朝中让所有大小臣都出言讨论,那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说一点实际的事让大家能看得见,就算有人赞同或反对都必须说点真知灼见,免得满朝都是子曰诗云的词句乱飞,让人听得头晕最后于事无补。皇上说要讨论民选官的事,不知道皇上有没有什么想法?臣的意思是说皇上有没有已经定好的主意?”
天启一听断然摇头说:“开始说了就以平等与自由为准则,有了这准则朕没有其它话,全部让百姓自己去做,你们的职责就是想办法找了经验和不足。在民选官一事上你们只需要记住自由与平等为准则,让朝廷和百姓上下一致受益为目标,这就是朕的所想没有一点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