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工匠精神(2 / 2)
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的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
“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地自然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柳亦辰曾经看过著名古玩大家王世襄先生的《锦灰堆》书中曾提到一件由清代漆艺大师卢葵生创作的黑漆背嵌梅花纹琵琶。
这一件作品可谓是将百宝体现的淋漓尽致。该琵琶高九十七厘米最宽二十五点五厘米。嵌梅花一本花朵用螺钿雕刻花萼则剔红工艺梅干用椰子壳制作利用壳面的天然节眼表现树木的鳞皴用绿色染牙嵌成苔点。
左侧上部有五言诗绝句:“朗月侵怀抱梅花寄指音”。下署“自在主人识”款及“匏田”椭圆一印均用镌甸嵌成。右侧有用鸡血石刻成的“行有恒堂”四字下方用田黄石刻“定府珍藏”四字。
琵琶的其他部分制作也见匠心。如“项”用白色料上下配碧玉片“品”用湘妃竹条“轴头”用黄杨木“缚弦”用紫桩上有嵌银丝的图案。鸡血石、田黄石、白玉、碧玉、黄杨木、湘妃竹、螺钿、剔红、椰子壳等等。
一件作品不仅融合了螺钿镶嵌、剔红、绿沉漆等工艺材料之珍贵同样令人咂舌难怪今日的漆艺大师在谈到卢葵生百宝镶嵌技艺时要感叹生不逢时要找寻齐这些材料在今日还真非易事。
其实远在百宝嵌工艺发展之初便已显示其作品无法长久保存的弊端。因材料的宝贵很多的作品在创作出来后不久便遭到了不同形式的毁坏很多镶嵌的材料会被人为的抠出导致作品的损坏。
据记载当时商人为了谋取周制漆器上的珊瑚宝石不惜挖真补假使得周制漆器沦为弃物这也是时至今日周制的创始人周柱这样一个著名的漆艺人却少有作品传世的主要原因这也是百宝嵌工艺难以发展的第一个原因。
百宝嵌工艺所用多为天然的珠宝玉石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获得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无止尽的挖掘破坏而逐渐稀少最终只能是以不同的材料所替代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必然会对原始的材料形成极大的冲击最终替代失去百宝嵌工艺的本质特色。
柳亦辰在这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这也是他无法忽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既然没有完全的复原那就适应时代做出相应的改变。当然作为现代百宝嵌工艺的演化类生雕漆嵌玉工艺和骨石镶嵌工艺或许在材料上已经无法再现曾经百宝镶嵌的辉煌。
但是在艺术特色上、在作品的制作手法上、在作品的空间价值上或许可以继续延续百宝嵌的价值所在毕竟这一工艺的存在代表了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时期的漆工艺发展轨迹而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值得人们去铭记。
刚刚在和店老板聊天的时候柳亦辰已经自我介绍过店老板在听到柳亦辰名字的时候皱了下眉头他听着柳亦辰的名字特别熟悉可是一时间却没想起来。直到柳亦辰和彭昊离开他这店里面有几分钟之后他用手机搜了一下柳亦辰的名字。
看到手机上显示的结果店老板不禁有些后悔不过庆幸的是他已经留了柳亦辰的联系方式。刚刚柳亦辰已经让他帮忙寻找能够制作百宝嵌的工匠要是有消息的话要在第一时间联系他柳亦辰也把筹建工艺坊的事情简单的和他说了一下。
再看柳亦辰和彭昊这两人从第一家店铺出来之后柳亦辰脸上洋溢着淘到宝贝后开心的笑容。彭昊则是拎着锦盒走在柳亦辰身旁彭昊跟在柳亦辰身旁这么久多多少少受到柳亦辰他们的熏陶现在对这些东西也有了许多的了解他寻摸着是不是要给果儿带个礼物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