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戏曲(1 / 2)
宁晟给《悟空传》所写的主题曲,其实就是宁晟上一世一个叫戴荃的歌手的代表作《悟空》,这首歌的灵感来源于戴荃心中的“悟空精神”,叛逆、多变、乐观和坚持。他从五岁时就开始学习音乐,直到写出这首歌的时间,已经有30年了。在经历过被人欺骗、被人否定、被人不承认后,觉得孙悟空就是要身经百战,要去打仗,打一次强一次,所以将戏曲和流行音乐相结合,让它以时代的声音表现出来。
《悟空》整首作品恰到好处的融入了华夏元素,编曲风格很像周天王的中国风,钢琴、架子鼓配上长笛、二胡,将戏曲和流行音乐相结合。配以大气的唱腔,呈现出一个了不同以往的悟空的内心世界,并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空灵的曲中有一种无奈的感觉,这其实是孤独,就像悟空,能力越大,空虚感越大。
当然,想要将这首歌演绎好,就需要一个好歌手,最好是看过悟空传,对这部电影或者小说有足够了解,足够感动的人,演绎出来的效果最后。
第二天,宁晟将歌曲拿给郑总后,郑总看完犹豫了好一会才道“你这是将戏曲融入了流行唱法,可是咱们公司好像没有回唱戏曲的,这普通人一时半会也学不像这种唱腔吧?”
宁晟耸耸肩道“这个就是公司的事情了吧,我的歌已经写好了,你们只要找个适合的歌手就行了,好了,我要去录制自己的专辑了,别忘了把歌曲的版权费一百万打到我的账户啊。”
郑总看着皮籁的宁晟,无奈的挥挥手赶紧道“赶紧滚蛋吧,公司的员工要是都像你这样,我不得上吊去啊!”
宁晟哼着自己的小曲去录音棚录制自己的专辑了,而郑总则是看着桌上的词曲,思考着该怎么找到这个合适的歌手。
别看歌曲里的戏曲唱腔部分并不长,但是谁都看的出来,这首歌最精华的部分,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戏曲唱腔的几句,可惜的是辉杰唱片旗下的艺人竟然没有一个有过戏曲经验,甚至连个爱好者都没有,而且那边电影公司又催的急,为了在这次的主题曲中扬个名,让大家看到辉杰唱片公司的实力,为以后的更多合作打下基础,郑总干脆着急了几个管理层一起在小会议室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商议。
然后,下午的时候,宁晟又被郑总硬性指派了一个任务,那就是作为面试官,参加下午的歌手选拔。
原来郑总为了选拔《悟空》这首歌的演唱者,直接给京都的几大音乐学院发了邀请,请他们学校学过戏曲,或者懂戏曲唱腔的学生过来参加选拔,如果被选上,则直接签订一份为期三年的新人合约。
说实话,那些音乐学院的学生,除了那些玩乐器的,以及嗓音实在不过关,就等着回家当老师之类的少数人外,大部分还是期盼着走歌手明星这一行的。
当然,虽然全国的唱片公司不少,可是各个音乐学院可以一毕业就获得合约的实在少之又少,而且可以获得合约的基本都是各大院校最顶级的那一小撮,或者有才华可以自己写歌,或者长相出众有偶像明星的潜力,或者就是声音独特被唱片公司看中,当然某些有私人关系的人除外。
即使如此,生下的七八成的人依旧在苦苦寻找各种出头成名的机会,她们混迹在各种酒吧里驻唱,跑到各种私人宴席接活,或者参加各种选秀,面试各个唱片公司,有的人从一入学大一就开始不停的参加选秀,然而一直到大四毕业,依旧是无人问津的状态。
所以,对于辉杰唱片这家大公司的歌手选拔机会,很多人都珍惜,当然虽然辉杰唱片通知音乐学院的时候说了具体要求,可是当消息传开后,跑来面试参加选拔的人就不管那么多了,就像很多老油条对新毕业的学生教授面试技巧时说的那样,不管面试官问题你什么,例如什么工作经验,能不能吃苦之类的,你都先一口答应下来,然后等上班之后,在慢慢学就是了。
当然,这是一个偏方,很多情况下并不适用,不过对于参加选拔的学生来说,戏曲唱腔不会没关系,她们在赶来辉杰唱片的路上可以现学啊,对于急于拿到这份合约的学生们来说,大家学了好年的演唱技巧,除非真的要去登台唱戏,否则简单的以戏曲唱腔唱几句应该问题不大的。
李刚不是音乐学校的学生,不过他兼职打工的小饭店经常有音乐学院的学生光顾,这天,他忙完中午最累的午饭时间,却顾不得坐下吃饭,而是直接跟老板打个招呼,就匆匆出门了。
因为就在中午他给俩个学生上菜的时候,他听到了那俩人的谈话,辉杰唱片要选拔歌手,只要选上就可以签订三年的新人合约。
李刚不仅是小饭店的兼职员工,他还是一位每天晚上在皇家大广场边上进行路边演出的歌手。
说起来他和其他流浪歌手不同的是,很多流浪歌手都是抱着一腔对歌手这个职业的喜欢就跑出来唱歌,其实很多人对音乐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然而李刚却是实实在在的专业院校毕业的。
可以说,李刚从学就是一个邻居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多才多艺,不仅书画功底不错,对音乐也很喜欢,从小到大,家里的各种奖状,奖杯,奖牌是对面了一面墙,是父母眼中最满意,最骄傲的天才儿童。
然而,或许是学生时代太过顺利,当他以全国高考状元的身份考进华夏大学的时候,父母在送他上学的途中遭遇车祸而亡,他自己则是在医院躺了一年才出院。
出院后的李刚没有了往日了笑容和开朗,他放弃了继续上华夏大学的机会,然后考进了当地的一家黄梅戏学校,因为父母当初最喜欢听黄梅戏,他用俩年的时间学完了四年的课程,然后再次自考进入了京都一家二流的音乐学院,学且系统的流行音乐。
如今的华夏虽然因为国家大力支持,以及一些贵族和传统人士的喜欢,戏曲比起宁晟上一世的发展好很多,可是依旧不可逆转的不断在衰落。
李刚记得,在他第一次拿到中学戏曲表演赛的一个奖杯时,父母拿着奖杯,感叹道“我们的传统戏曲现在喜欢都是一些老年人,年轻人是越来越没有人听了,真是可惜啊,为什么年轻人就听不出戏曲里的美妙呢?也许是戏曲太难,或者太复杂,毕竟时代不同了嘛,要是有个人可以把我们的戏曲变得像流行音乐一样受欢迎,那就太好了哈哈-----”
李刚不知道要怎么让戏曲变得更好听,所以他先学了黄梅戏,在了解其他戏曲的同时,又学习了流行音乐,想要找出一个好办法,可是他几年来,他写不下几十首以戏曲为主的歌,却全部被唱片公司拒绝。
于是他站在大街上表演自己的歌曲,有人嘲笑,有人看热闹,有人拍照,有人录视频,却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更没有人鼓掌。
如今年过三十,他跑遍了全国,几乎去过每一家唱片公司,他明白,想要让戏曲再受大家喜欢,最好的平台就是唱片公司,而不是古老的戏台,只是这些年来的遭遇,让他明白,梦想却是美好,现实更加残酷。
他抱着一把吉他,背着一把二胡,腰上还插着一根笛子,一根洞箫。在京都混迹了近三年,也算是街边歌手里的老熟人了,现实社会的残酷让他明白一件事情,想要继续研究自己的戏曲和流行音乐的结合,首先要做的是进入一家唱片公司,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在专业的设备和人员中,才有更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