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西方的显微镜(2 / 2)
已经分好类的固体垃圾从传送带上运输过来集中在一起并定时投放到处理池中,恰好这个时候刚刚到达垃圾投放的时间点。
设备将垃圾投入处理池中,为了让垃圾和环保菌更好的融合,处理池中还有混合设备。所有的过程都是行云流水,纯机械化看不到一个工人。
当然,大家最换新的还是处理池中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是论文上说的微生物环保菌还是化学试剂。
卡森随身带了工具,他对陈诺说道:“陈先生,我可以采集一点水的样品吗?我知道我的这个请求有些冒昧,但是作为《自然》杂志的主编,我们希望核实你论文的真实性。”
陈诺十分爽快的说道:“当然可以!”
这个决定让一旁的万部长和李部长大为不解,如果处理池中的真的是环保菌,那绝对是公司和国家的重大机密,就这样让人随随便便采走能行吗?
陈诺倒是不在意,环保菌在没有培养液的情况下最多存活不超过一小时,而培养液用的是蓝星世界的配方,在地球不可能有人能够研究出来,所以这点底气陈诺还是有的。
也是因为培养液的原因,陈诺会放心的将简单处理的池水排到河道中,而不用担心环保菌把河水中的生物也给消化掉。
卡森这一次是有备而来,他就在一号处理池边就开始做实验。
通过自己携带的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后,卡森确定在样品液体中有许多微生物,但是这些微生物是环保菌还是水中原本的微生物,这个卡森暂时还没有办法确认。
BBC、《泰晤士报》等记者们将镜头对准着卡森,这些西方媒体不愿意相信华国的蓝星公司,他们相信同样来自西方的卡森。
显微镜无法分辨出细菌的种类,但是作为帝国理工微生物实验室教授,《自然·生物技术》的主编,卡森自然有他独有的办法。
先用酸碱试纸测试样品的酸碱度——6.8。
微偏酸性,甚至可以说就是中性。
这就决定了样品中并没有强酸或者强碱这样消融垃圾的溶剂。
卡森又从包里拿出一包粉末,这是粒径小于2MM的聚乙烯微粒,这也是人类对大自然对大的伤害。
这些塑料颗粒广泛存在于洗头膏、沐浴露、牙膏等产品中,人类的污水处理设备很难过滤,颗粒进入下水道后通常会随着水流进入大海,随后被大量海洋生物吸收,这些海洋生物要么死亡要么被人类捕捞食用转而进入人体。
目前为止人类难以定义这些塑料颗粒度人体的伤害程度,但是有研究表明他们能随着血液进入人类组织,与组织细胞进行互动,成为病毒和癌变细胞的载体。
卡森在显微镜下,小心翼翼将粉末倒入样品中,他要观察环保菌对聚乙烯颗粒的分解作用,如果真的能够分解,环保菌一定存在,陈诺的论文就是完美,人类的环境问题也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