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常平关危情(1 / 2)
就在这一片紧张的气氛之中,夏天终于到来了。
这一场可以说是酝酿已久的战争,终于在所有人的期待下爆发了。
四月十一,庞煖率领着十五万赵国大军,穿越赵国和魏国之间的边境,对魏国发动了进攻。
而在魏国方面显然也是早有准备,赵国才刚刚出兵,魏王圉就已经派出了同样的十五万部队,在陶郡东北、深沟南岸再过二十里的地方和赵国大军展开了对峙。
虽然说赵国和魏国的军队数量是相同的,但是所有人都十分的清楚,论战斗力来说赵国的十五万中央军显然是远远要胜于魏国那东拼西凑,倾国之力才凑出来的这十五万部队。
一旦魏国这支部队被击败,那么庞煖就会立刻乘胜进军,包围魏国如今的首都陶邑。
而且看上去庞煖的胜利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对魏国进行支援的话,那么魏国的失败绝对是已经注定的事情。
会有国家对魏国进行支援吗?
答案是——有。
就在赵国和魏国的两支大军正式开始对峙的时候,齐国也终于撕下了一直以来所谓的中立面纱,开始加入了战争之中。
在齐国相帮后胜的力劝之下,齐王建这一次并没有像上次伐燕战争那样加入赵国一边,而是选择了魏国站在一起,共同对抗赵国。
“愚蠢。”这就是赵丹对于齐国这一次选择的最终评价。
好在对于齐国人有可能加入战场,而且是加入到赵国对立面这件事情赵丹已经是早有准备,赵国大将军廉颇率领八万中央军和郡兵混编的兵马驻守高唐,正好和这一次卷土重来的齐国大将匡梁进行对峙。
虽然说比起匡梁所率领的十五万齐国大军来说,廉颇所率领的八万人看上去似乎有些拿不出手的感觉,但是无论是廉颇也好还是赵丹这个国君也罢,都并不觉得这一次会在面对齐国的东方战线之上吃亏。
赵丹甚至在随后召开的大朝议上十分自信的说出了一句话:“如果只有齐国和魏国两个国家的话,那么寡人也就放心了。”
不过赵丹的美好愿望看上去并没有能够得到实现,因为随着中原战事的爆发,秦国方向也不断的传来了密报。
很显然,秦国对于这一次战争也不是无动于衷的。
关中地区的征兵号角已经再一次的被吹响,大批的秦国青壮士兵在结束了春耕之后开始集中起来,看上去秦国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会参加到这一次的战争之中。
对于这一切,赵丹和他的赵国大臣们其实是非常淡定的。
之所以这么淡定,原因也很简单——这一幕他们见过。
在几年之前,秦魏齐三国就曾经联合在一起对赵国发动过进攻。
正是在那一次大战之中,赵国以一场邯郸保卫战和一场水淹大梁城上演了大翻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必须要说的是,在那一次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赵国都是孤军奋战。
可是现在不同了。
现在的赵国有了韩国和楚国两大盟友,而且赵国本身的实力也比几年前的赵国要更加的强劲。
有了这两点非常重要的前提摆在面前,胜利简直就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问题在于,当一件事情看上去十拿九稳的时候,那么它总是会出上一些幺蛾子。
有些时候,这些所谓的幺蛾子无关大局,但是有些时候却会变得十分的致命。
南北走向的太行陉是沟通上党郡和中原的唯一通道,而长平关则是这条通道最南端的一处关隘。
从这里在往南边走上大约一个多时辰的路程,就会走出这一片太行山的险峻山区,来到韩国境内的野王城辖区。
这一天早上,大批的韩国军队从夜王城开拔,沿着太行陉浩浩荡荡的北上了。
领军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韩国的上将军靳黈。
军队的急行军速度比起寻常赶路的速度自然是要快上不少的,所以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这支韩军的大部队就已经出现在了长平关之下。
常平关是一座并不算太过高大的关隘,而且由于地处在十分险峻的太行山区南部,邻居又是赵国一直以来的盟友韩国,所以这里的兵力并不多,仅仅只有一百人,由一个四十来岁的赵国百将率领。
当大批的韩国军队出现在常平关关墙之下的时候,这名百将也出现在了关墙之上,一脸警惕的朝着关墙之下的韩军高声呼喊。
“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韩国大军会突然出现在赵国领土之内?”
韩军主将靳黈的帅旗就位于常平关的关墙之下不远处,在听到了这名赵国百将的询问之后,靳黈缓缓拨马向前,对着关墙之上的赵国百将高声呼喝道。:“吾乃是韩国上将军靳黈,如今秦国和赵国战事正酣,吾乃是从此处前往河东郡救援,汝还不速速打开关隘,放吾大军路过,不要误了军机!”
靳黈不愧是长期当大官的人物,这一番话是说的声色俱厉,而且又有满满的道理,可以说是非常的唬人了。
这名赵国百将显然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人,一下子就被靳黈的这番话给唬住了,略微犹豫了一下就想要下令打开关隘,放韩国大军通过。
但就在这个时候,这名赵国百将身边的一名年轻赵国士兵,突然低声说道:“百将,这件事情似乎有些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