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章 赵国、赵政(1 / 2)
邯郸城。
盛夏时节。
如今的邯郸,已经是整个中原之中最大、最热闹的城市,人潮熙熙攘攘,一片繁华之极的景象。
虽然已经是下午时分,距离关闭城门不过只有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了,但是在邯郸南门的道路上依旧是人来人往,丝毫没有任何停歇的迹象。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除了那些行色匆匆的黔首之外,大部分做士人打扮的男子都是头戴貂蝉冠,身穿身穿短袖宰衣,下身则是一件紧身长裤,脚下踏着皮靴,看上去一个个颇为精神利落。
如果偶尔碰到那些身着宽袍大袖的人,那么这些穿着胡服的士子们就会刻意昂首挺胸的走过对方的面前,然后轻轻的哼一声表达出自己心中的藐视。
“哼,此人不穿胡服,一定非我赵人,而是来自那些被征服的下等之国国民!”
虽然在赵丹的心中,所有的战国七雄统统都是华夏族人,但是很显然除了赵丹之外,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并不这么想。
骄傲的赵国人既然已经是胜利者,那么理所当然的就有了藐视其他诸国被征服子民的底气,而由于军功爵制度的存在,赵国本土的这些子民们无论是田地还是财富平均来说都比被征服之国的子民们要强上许多,这就更给了赵国本土人自信。
事实上,随着赵国征服的不断进行,许多来自赵国的习俗已经开始朝着其他各国渗透。
就比如说在如今被赵国征服的各国领土之中,许多原先的各国官员为了向新王表示忠诚,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穿上了胡服,而正所谓上行下效,领导们这么一穿下面的人自然也就都穿上了胡服。
以至于临淄之中某位儒家学者发出了极为无奈的感慨:“归赵不过一年,则满城胡服,望之不似临淄,竟似亲临邯郸也!”
不仅仅是赵国的服装,还有赵国的文字和语言,包括赵国的各项制度规章等等,也开始在各国之中推行。
简单的说,其实就是史记之中所说的,秦始皇做过的那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赵政,汝过来。”赵丹微笑着站在原地,朝着不远处的一名十岁的小少年招手。
小赵政显然有些害怕,但是还是鼓起勇气朝着赵丹走了过来,规规矩矩的朝着赵丹行了一礼:“赵政见过大王。”
赵丹仔细的打量着面前的孩子,发现或许是因为在孤儿营之中长大的关系,赵政一张尚且十分稚嫩的脸庞上已经有了几分同龄人所不具备的坚毅和早熟,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
赵丹摆出一份和善的君王表情一边和赵政答话,一边却在心中暗暗转着念头:“怎么看……都不像是那种暴君嘛!”
赵丹随意的询问了赵政一些问题,发现这赵政的确是才思敏捷记忆力过人,称为神童的话完全就是绰绰有余了。
“果然天赋这种东西,即便是改变了身份还是存在的啊。”赵丹心中暗暗称赞,忍不住拍了拍小赵政的肩膀,笑道:“汝很不错,好好努力,寡人相信汝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大臣。”
听到了赵丹的这句话,就站在赵丹身边的赵国二公子赵偃不免就有些惊讶。
赵政可是赵偃的伴读,就是跟在赵偃的身边陪着赵偃一起读书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