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七十一章 司马懿和诸葛亮(1 / 2)
“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
如朝廷真能如此话所说,盛世可期啊”
诸葛亮读着书,不时感叹万分。
“依法行政,说的简单,做起来何其难也。”
“孔明,我看大将军这里的很多政论都在强调法,你说会不会是哪位法家先贤所著啊。”陆逊放下手里的书问道。
“有可能此法和秦法虽同名但异义,应为后人所写。”诸葛亮应了一声,继续读起书来。
因为秦朝是法家治国,这使得秦朝灭亡之后,法家子弟不敢再以法家自称,即使认可法家的观念,也不敢直称法家,而是用王霸之道来代指。
比如汉宣帝就有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历史上无论曹操还是诸葛亮,面对汉末法律松弛的现状,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法家,在治国时都强调要法制的重要性。
“啊~终于结束了,你们倒是先看起书来了。
仲达,这里的书你自己挑你有兴趣的看,每天晚上大将军会来答疑解惑,就像昨晚一样。”
庞统带着司马懿走了进来,然后拿起昨日没有看完的书继续看了起来。
“怎么打扫了这么久?”黄月英问道。
“还说呢,仲达硬要去洗个澡再来,耽误了不少时间。”
司马懿一脸幽怨的看着庞统,就马厩那个味道,不洗澡来藏经阁,你们受到了,他还怕大将军不开心呢。
“对了,刚刚听到你们在讨论,在说什么呢?”
“哦,我们在讨论这里的政论,我们发现这里很多书都在说要依法治国,因此在想师门长辈中是不是有法家的人。”陆逊解释道。
“秦灭之后,法家子弟四散各地,的确有这个可能。
而且仔细想想,大将军的确不喜欢不教而诛,不管是清田分地还是征伐诸侯,都喜欢讲究一个法理。”
庞统的话让众人不由点了点头。
“说起来在河北大学中,不还单设了一门律法嘛~
我看日后大将军治国,也会以法为先。”
“有法为准绳是不错,但就怕法为恶法。”
“所以你看这段,立法应立善法,其根本在于如何立法,何人立法,法应体现国家和百姓的意志,其目的应为维护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司马懿听诸葛亮等人讨论的热闹,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
他虽然散漫,但依旧自认为是个儒士。
司马氏本是将门,以百家来说,应该算是兵家。
但汉代是儒家独大,尤其在东汉世家大族逐渐兴起,又采用察举取士,更使得儒家大兴。
因为在察举制下,以仁孝礼让著称于乡里,才是入仕的正途。
司马氏在屡次发展受挫下,改换门庭,投奔了儒门,如今已经三代。
因为本不是儒门的缘故,司马氏一族在行为举止上处处要求符合儒家规范,比如司马防和八个儿子之间,就是“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的状态。
也就司马懿性格散漫,稍微差一些,司马氏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简直就是儒士模范生。
这种皈依者狂热和重视表面的仁孝礼让的现象不仅仅在司马懿这一代,司马氏篡权后,因为弑君无法说忠,更是把孝放到了极高的位置。
比如王祥c何曾c荀顗这三人,一个卧冰求鲤,一个离职守丧,一个因为母亲去世哭的失去理性,被称为三孝,这三人同日被拜为三公,位望之隆,仅次于晋王司马昭。可以说,晋朝的胜利不仅仅是司马氏的胜利,也是儒家的胜利,自此之后,只要你符合儒家的仁孝礼让标准,你可以曰食万钱,无下箸处;你可以劫远使c商客,致富不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