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章十九 初遇贾诩(1 / 2)
穹宇蒙上黑幕,刘辩拱着广袖站在院子里,十月的冷风凛冽又刺骨,厚重的绒氅将他的肩膀都压低了几分。
细碎的脚步声从廊下传来,他一转首,白貂跃进了他怀里,钻入大氅中,只露出小半个脑袋在外面。
【她把册子扔进炭炉里了!】
刘辩怔了半瞬,从喉咙中溢出一声轻笑。
[可惜了。]
他面上确实有惋惜之意,不过那一笑稍纵即逝,不达眼底。
董卓送董月娥入宫,绝不仅有一个目的,监视还是试探,大概也只有他们父女知晓了。
因膳房动乱,她并未来得及做完饭菜,于是刘辩很大方地分了一半蜜桂糖糕予她。不过,她不爱吃甜食,只挑拣了两个裹着油纸揣在怀里。
难得的出宫之日,她表现的自然不似面上那样平淡。
[吕布不爱吃甜食吧。]
董卓食寝皆在永乐宫那几日,他将往来的人都观察了个遍,除了李儒,好像也没谁喜爱吃甜软的点心。
阿九冒出个头,若有所思地盯着永乐宫敞开的殿门。董月娥换了身明亮的常服,一蹦一跳地走了出来,清丽的眉眼浅笑弯弯,如挂在梢头的皎皎新月。
【董卓。】
【不过如今他胃口不挑,看不出来罢了。】
刘辩揉了揉它的脑袋,阿九喉中发出一阵舒适的呼噜,眯着眼乖乖缩进大氅里。
“陛下亲自送我出宫,莫非是想偷溜出去玩?”
黄门在前打着灯笼,他们步履平缓得行着,刘辩看她心情不错,也懒得虚词,如实答道。
“是啊。”
她咬了咬殷红的唇,有一搭没一搭地找话说,“今夜月色不错。”
南北宫连接的复道近在眼前,刘辩闻言顿下脚步,仰头看了看暗淡的缺月。辽阔的夜空,一眨一眨的星点将它的银光完全掩盖住。
“说来,月娥是你的小字吗?”
重新回神,他拾级而上。
董月娥露出讶异的神情,慢下脚步与他并肩。
“你怎么知道?”
“猜的。”刘辩神秘莫测地压低了嗓音,换来她的一个白眼。
复道两侧有褐色的牗窗,阴刻阳雕着祥瑞的图样花纹。十常侍之乱时,何太后正是从这儿跳了下去,被卢植所救,才逃脱一劫。
“我还有个阿姊,她叫昭星。”
“父亲曾说,吾得此两女,如掌星握月,余生无憾。”
复道已至尽头,正式踏入北宫地界,刘辩忽然想起,董卓确实有个女婿来着。
“你阿姊现在何处?”
她摸了摸怀里的糕点,借着昏黄的笼火小心翼翼地下了台阶。
“陇西老家。母亲早逝,祖母年迈不能远行,便由阿姊照看家里。”
稳住身形后,她突然靠了过来,迎着他诧异的眼神,歪头凑到耳边。
刘辩的感官被无限放大,甚至可以感受到细腻的呼吸声,以及唇瓣的微弱嗡阖声。
她说。
可如今,我父亲的眼中不再有耀眼的星,不再有明亮的月,他要的是,一手遮天。
刘辩喉头微动,暗中搓揉冰凉的指尖。
然后,唇边挂出讥诮的笑意,逐字逐句,咬辞顿挫,道。
“或许天色会变,但天就是天。”
苍龙门毗邻崇德正殿,径直从门出去,便是三公府邸,太尉府则位于最南面,靠近开阳门。
刘辩止步于门内,董月娥行礼辞别后,由接应的侍女引着,往外而去。
天已经完全黑了,流动的云雾将月亮掩在朦胧中。
静谧中,刘辩的肚子突然咕咕叫了起来。一旁的黄门贴心靠过来,小声询问要不要传膳。
刘辩一拢绒氅,暗自摸了摸扁平的腹部,并未回应。
不动声色地迂折行进,他端详着空旷的南宫诸殿。然而,尽管宫殿门口都悬挂了长明灯,连成一片,南宫仍旧显得晦涩黯然。
可途经尚书台,却见灯火璀璨,亮如白昼,霎时吸引了刘辩的目光。
恰在此刻,一个佝偻的人影从尚书台的侧门走了出来,脚步匆匆行到殿门口。
光亮斜斜照射下来,刘辩才看清那边的情景。
那是个壮年士人,穿着葛青布袍,正与几个侍人在说些什么。
“回禀陛下,那是外膳房的人。”
黄门伶俐地开了口,刘辩挑了挑眉,继而想起膳房的事来。那个侍人说,尚书台近日总是忙至深夜,而且郎中令多夜中传食。
阿九估计是闷坏了,用爪子扒拉开绒氅,好奇地深吸夜里的空气。刘辩低头看了下它,而后脚步继续,往那边走去。
外膳房的侍人以及壮年士人看见阵仗,惊愕片刻,当即行了礼。
比起他们,刘辩则对膳食更感兴趣。空气中有淡淡的酒香,以及某种印象极深的味道,他微偏头,状似无意地打量起葛青布袍的士人。
“朕还未用膳,先生可否赏脸?”
那士人面容要比想象的更年轻些,蓄着稀松的长髯,不知是刻意打理过,还是天生就这样。
闻言,他拢袖拱手,谦和答道,“陛下亲临,蓬荜生辉。”刘辩一听,眉梢不自禁含起笑意。这人,竟苦中作乐,把尚书台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