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七十三节 以讹传讹(除夕快乐)(1 / 2)
笔趣阁 最快更新我要做门阀 !
“小子懂什么?”李陵呵斥着无知的李忠夏:“尔等又岂知春秋之诛,诗书之惩?”其他大魏的贵族,纷纷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神情。
当年,西迁的匈奴在月氏王都蓝市城分兵。
跟随李陵继续西征的,基本都是他的本部、嫡系以及那些汉化程度比较高的部族或者害怕被汉室追究的西域王国,譬如车师、蒲类诸国等。
自然,这些人对那个如日中天的汉朝,有着深深的了解与恐惧。
所以才肯跟着李陵西征。
而当他们从蓝市城向西,征服了奄蔡后,情况开始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首先是,他们已经远离了汉军的威胁——从西域出发的汉军,哪怕日夜不停,也需要起码半年,才能抵达奄蔡。
其次,就是这奄蔡以西的安息人的战斗力,虽然比康居、大月氏人要厉害一点。
但也就是厉害一点。
总的来说,安息在这些西征的匈奴人眼中,就是弱鸡!
三百破千骑,一千追一万。
这是匈奴在安息的日常。
而安息的富庶与广袤,更是让这些征服者震撼、惊讶。
三年前,他们攻陷拉伊地区,占领呼罗珊,就得到了数不清的白银、黄金与上百万的奴隶。
尤为重要的是——他们还获得了数以万计的工匠。
这些安息的工匠,几乎可以比肩汉朝的工匠技术。
他们甚至能锻打出,类似汉朝的马刀那样精美的武器。
这让匈奴人如虎添翼,当即就在拉伊建立了庞大的军工生产作坊。
而为了激励这些工匠以及拉伊本地的贵族,李陵和他的部下不得不采取拉拢和同化政策。
作为外来的征服者,文化差异与风俗的差异,使得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当地人的认同。拉伊地区,有着根深蒂固的拜火教文化气氛。
哪怕是已经统治了他们数百年的帕提亚人和从前统治他们的塞琉古人,也不能消除。
何况是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化底蕴的匈奴人?
于是,李陵与他的部下,不得不将从前的汉化政策拿出来,擦擦灰尘,用到拉伊地区的统治中。
开始在拉伊当地,推行移风易俗,用马刀和弓弩,强迫当地的波斯人改姓易名。
李、卫、张、白、刘、霍、郑、赵,成为了无数拉伊人的新姓氏。
然后,匈奴人开始了大规模的毁灭性破坏。
他们摧毁了一个又一个拜火教的神庙,将一座座历史古城,化为灰烬,派出军队,将当地人刻在泥版上的楔形文字,全部投入火中。
他们强迫所有波斯贵族的孩子,必须学习汉字。
但如此一来,匈奴人也不得不跟着如此。
且不得不做的比波斯人更好。
于是,当年匈奴三代单于,竭尽全力也无法完成的汉化改革。
在这远离狼居胥山数万里外的安息,以无比迅速的速度完成了。
现在的李陵所部,无论是行文,还是日常用语,基本都已经在使用汉语和汉字。
当然了,李陵和他的部下不会这样称呼。
他们将汉语叫‘夏语’‘国语’或者‘魏语’,将汉字称为‘夏字’‘国字’‘魏字’。
所以,安息人将李陵与他的部队,称为‘夏军’或者‘国。军’
大秦人则照抄了安息人的叫法。
而在不知不觉中,在数年的时间,李陵和他部下的匈奴贵族们,也不可避免的,开始有了征服者的骄傲与傲慢。
于是,他们不自觉的自己的潜意识里,将来自自己死敌的文化与经典,奉为圭璧。
并在李陵自己有意无意的引导下,渐渐的将自己视为来自中国的远征者。
特别是那些在西征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们,他们已经没有了自己父辈与汉朝的仇恨。
反而,认为自己只是中国内战失败后西迁的一部分。
肩负着在远方异域重建中国的使命。
这些人反过来,又影响了掌权的中央贵族们。
毕竟,征服者,也需要理念和信仰来支撑自己不堕落、腐化,并在被征服的人民与国家面前,塑造自己的强大、无敌形象。
那还有什么比那个过去的死敌,更好的例子呢?
“中国之强盛与伟大,乃是尔等无法想象的!”
“汉军不满万,满万则无敌!”
“汉朝丞相,更是天上的神明下凡,天生三目,力大无穷,拥有无边神力的伟大人物!”
“你可知,哪怕是伟大的皇帝陛下,也曾败于那位丞相之手?”
大魏贵族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的李忠夏、李全忠、李尽忠等人也是心惊肉跳,对那名为‘汉’的陌生帝国,有了恐惧与敬畏。
没办法——李忠夏的本都,李全忠的埃及托勒密王朝,李尽忠的塞琉古,都是神权与王权结合的国家。
有着浓郁的神权色彩。
特别是李全忠的埃及,就是建立在希腊神话与埃及神话基础上的国家。
从他们的祖先开始,为了稳固统治,就开始了和埃及曾经的法老一样的近亲结婚。
李全忠的王后,就是他的亲姐姐!
而他的父母,同样是亲兄妹结合!
听着匈奴人的议论,这些人哪里敢不信?
当然是全信了!
“世上竟有如此伟大强盛的国家?”李全忠喃喃自语:“那必是伟大的太阳神,在人间的国度……只是,有这样的伟大国家吗?”
“宙斯啊……”李忠夏也祈祷起来:“这样的国家,真的存在吗?”
“怎么不可能?”在他们旁边,王远瞪着眼睛,大声呵斥着这些附庸大逆不道的话语:“尔等蛮夷,安知中国之大?”
他扯着自己身上,丝绸织成的衣袍:“这丝绸,就是中国所造!”
“而在中国,这种丝绸,不过是普通百姓与农民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