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 14 章(2 / 2)
这一带景色很美,常常有前来写生的画家。舒予白眺望着山脚下的仿古建筑群,雪天里,黛色瓦片上落满雪花,屋檐上结着晶莹透亮的冰柱,日光下折射着光。走过不同风格的院落,冬苓的雪地靴停下。
“到了。”
萧衣的画室不大,外头是石砌的墙,门檐下一只木牌匾刻着青色字,光线昏暗,瞧不清。两只纸灯笼亮起橘色的微光,冬苓推开门,吱地一声。
院子里打理的很整洁,一个妇人弯着腰,正在清扫被积雪覆盖的青石板路。
“徐姨。”
冬苓打招呼,那妇人于是抬起头,冲冬苓笑笑。
舒予白跟着冬苓一路往里走,进屋。
精致干净的风格。
一楼是会客厅,茶台上,紫砂壶盖子放在一边,冒着热气。
冬苓带着她上楼,说:“老师在给人上课呢。”
画家的收入来源,一般有两种渠道,一,卖画;二,教学。
哪怕是不缺钱,也有许多画家喜欢通过教学来扩大自身名气。
报班的,一般是画技不足的同行,或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
到了二楼,冬苓轻轻敲门,里头一个好听的女声说:“请进。”她打开门,萧衣在和一群学生上课,正在画示范,看她们进来了,百忙中抬起头。
里面围成一圈的学生也看过来。
几人打了个照面,萧衣冲她微微一笑。
接着和学生介绍:“这个长头发的小姐姐是我同门,比我画的好。”
一群学生转头看着她,两眼放光。
有人小声开玩笑:“是不是老师女朋友?”
舒予白刚巧进门,披一身风霜,垂眸,及腰长发里素着一张脸,气质说不出的温婉动人。她没听清这玩笑话,萧衣却听见了,也不恼,一本正经地说:“不是。我倒是想呀。”
冬苓尴尬了,于是关上门,带她去了另一个房间。
“老师平常在这儿画作品。”
门吱呀一声推开,舒予白环顾四周。白色小窗,一张方木桌在窗下,毛毡上垫了未完成的线稿,蝉翼宣薄薄的一层,透着光,在微风下抖动着卷起一角。
萧衣的笔记本放在一边,屏幕亮着,没关。
舒予白捏着宣纸的一角,凝神看。
“老师画的。”冬苓笑着,语气有些隐约的崇拜:“画的多好呀。”
“嗯。”舒予白又把它轻轻放回,说:“她还是主攻宋画?”
“是的。予白姐呢?”
“我都尝试过。”舒予白轻轻地说:“都挺喜欢。”
“那为什么选了油画?”冬苓问她:“老师说,你的优势并不是西画。”
“......”
舒予白停顿了许久,慢慢地解释:
“手不好,太过精细的,已经画不了了。”
宋画讲究线条,鸟的羽毛,梅花的轮廓,或是轻轻扑撒的雪,都要靠手腕手指的灵敏度来完成。
油画国画舒予白都接触过,年幼时,母亲教她,对着芥子园画谱临摹,长大了要选专业,反而因为审美疲劳,对西画更感兴趣,在美院念了四年的油画专业,读研时又转回去,干起老本行。
如今的风格呢——
喜欢的人夸她,说有林风眠的感觉;
不喜欢的则是贬损,说她把两种画一起糟蹋了。
最擅长的,反倒画不了了。
冬苓看着她,目光有一刹的同情。
她给舒予白倒了茶水,让她在里头休息,自己则轻轻合上门,下了楼。
窗外的山像是铺了雪的蓝色宝石。
一片寂静。
宣纸轻轻翻动,瞧见熟悉的勾线笔,她忍不住坐下,一只手捏着斑竹狼豪,轻轻用力,手骨却是一阵刺痛,指尖一颤,毛笔掉落。
纸上一个乌黑的顿点。
舒予白僵硬片刻,眼底有自嘲。
浅绿的茶水仍冒着热气,她只扫一眼,拧开门,扶着楼梯下去。
冬苓在一楼进门处的木桌子上画画。
她低着头,发旋乌黑,很认真专注的样子。
“予白姐,能不能帮我看一下?”
冬苓捏着她的写生稿。
她走去,仔仔细细地又看一遍,道:“写生的铅笔稿拿回来了,要先自己调整一下。”舒予白的长发轻轻扫过她脸颊,有些痒,冬苓侧眸,见她矮身坐在自己身边,捏着橡皮擦,把底稿擦了下,又捏着铅笔替她改了改,轻声细语的:“注意疏密,留白。”
发丝有轻盈的香气。
她微微晃神。
似乎就有人,永远像杯温醇的茶。
“姐姐,”冬苓目光落在她右手上,目光关切:“你手疼不疼?刚刚好像在发抖。”
“嗯?”舒予白抬眸,不知她这样细心,只摇摇头,眉眼柔和:“还好,不严重。”
冬苓低头继续画,抬头问:“这样行嘛?”
舒予白看的不满意,便低头,用右手轻轻笼着她的手,带着她画。
“这样,落笔有轻重。”
她的长发遮住半边侧脸,语气轻轻的,声音很好听。
冬苓看她一眼,脸颊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