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初入府内(1 / 2)
公羊晴看着她,面前的桌案上有一封信,正是前些时日年华手书的那封。
“这封信,是你托人送达?”
“正是民女手书”她恭谨回道
“信中所言,可是你本人所想?”
“正是。”
得了回答后,公羊晴便细细打量年华,直看得她心惊。
年华到底是历练涉世不深,兵行险招实是无奈之举,在气势上便输了半截。却又不得不强作镇定稳重,脑子里回想大师兄平日里是怎么个稳重法。
良久后,上座之人才又开口,却是厉声厉色。
“你可知这平昌城中有多少像你这样的人,投机取巧,自认聪明!”
年华顶着她的目光,想着一鼓作气,万不能再而衰,三而竭了。
“这平昌城内谁不想入太子府,来日富贵荣华。年华鄙陋,但是也想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公羊小姐与我同为女子之身,若代为引荐,年华必感激不尽。”
公羊晴却不怒反笑,道一句;“你倒是实诚。”
“年华也是一个俗人。无奈身为女子,自知想做之事要比男子艰难。你我同为女身,应当明白。若是有才,不愿空负,只蹉跎了韶韶年华。”
二人一问一答,绷紧了这气氛。年言晨曾经说过,忽悠人实乃也是一门学问。你既要明确表达了目的,又要不着痕迹的套了近乎,最后还要皆大欢喜的办成了事。
公羊晴再次拿起手中之信。“既然此信为你所写,那便说来听听吧。”
“历来大河之边,农业发达、经济繁荣。我信中所言,乃最近城中热议的楚阳河开挖河道一事。”
公羊晴看着她,那态度很明显。你说出个名堂来,我才信你。
年华定定心,继续道;“楚阳郡乃大郡,是大禹重要产粮之地。但楚阳河每年都有河患之忧,朝中几乎每隔几年便会斥巨资修缮堤坝。不知我说的对否?”
“不错,楚阳河治一直是圣上头痛之事。”公羊晴浅泯了一口清茶,如是道。
年华得此肯定,底气又足。“两年前,五王爷向皇上提议,开修河道。一来解水患之忧,二来惠及更多地方。但因工程不善,发生民事□□。”
那天,直至傍晚,年华才回到小院。幺儿一直追问她是何情况,但她也是心中忐忑不安,不愿不多说。
那封写给公羊晴的信,她思前想后,更是字字斟酌,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公羊小姐亲启;民女年华常艳慕小姐,得伴太子左右。吾听说楚阳之事使百姓遭难,心下不忍,略有拙见。楚阳之事,难处有三。一是财物资金;二是百姓迁移;三是制度体系。大禹刚历魏禹之战,国库空虚。然富不过商,可由富商集资,允其便利。”
“令与各大钱庄商议利息集资,解财政之忧。百姓背井离乡,心生不满。可由皇室贵人,代天子之尊安抚民众,解迁移之忧。钱银拨款,工事布置,调动人物,实地考察也需建立相应规制。如,审查之制,评选之制,褒奖之制....”
-----------
公羊晴坐在马车之中,闭目养神。婢女嫣儿想起今日酒馆之事,不禁道。
“小姐,这种人咱们见多了。攀龙附凤之徒,何需跟她浪费什么时间。”
公羊晴只道;“我自有分寸。”
太子爱才,这人于楚阳河治之事,一眼针断利弊。其应对之举不看精妙与否,单看胆性如何。
审查、评选之制,便是朝中御史台那帮子人,又有几人敢说出来。此人若是引荐给殿下,未尝不是于自己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