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第 164 章(1 / 2)
文官这边就没那么好收服了。
幸好顾奚本来也没这打算。
有了夺取三城的经验在,又在这几年时间里,慢慢摸索,反复测试调整,现在他们可是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政方式。
先是肃清城内,再是清查官吏,然后是拨乱反正,安抚百姓,施行新政。
与三城当年的令出即行相比,幽州和?镜泉就难搞多了。
毕竟这两州,虽然是边境,但总归是没有被北疆蛮族祸害得很厉害,世?家大族不多,但是地方豪族还是挺多的。
兼之民风彪悍作风颇为强硬,新政触犯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哪里能忍得住,动乱不断闹事不休。
哪怕萧怀瑾不管是出于何种心思,先行清了一波与陈家关系密切地方豪族,依然困难重重?。
这些人闹事或者暗中使绊子,多是出于历朝历代,都优待士族。所谓的“天子与士族共治天下”,可不是说说而已。无论上位者是谁,如何打下的天下,到最后,也得依赖于他们士族弟子来治理?天下。
因此,他们有这个底气做些小动作,耍些小花招,以此来逼着君上向?他们妥协。
总归你不可能将我?们全都杀了吧?
那这名声得有多臭不可闻啊,还想争天下呢,早点洗洗睡吧。
顾奚可不惯着这些人。敢闹事的就全部拿下,耍阴招的就顺藤摸瓜再一锅端了。
她也不胡乱杀人,一切依律法来。鉴于不知者不罪的原则,在接手幽州和?镜泉的头三个月,所有人犯事,都是按大夏律来判罚的。
按律法,处死的人倒是不多,但顾奚不允许花钱赎罪,统统都罚作苦役。
时限的长短,就依所犯之事大小来论。
在她看来,这些人就是吃饱了撑的,享受了太久的特权,他们还将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了。但凡不将他们供起来,就觉得自己被冒犯了。
正好,开?荒和?基建,永远都缺人手,就先去做做苦力,饱尝人间疾苦再说吧。
至于说治理?地方的人手?
这个时侯,就显出了三城这几年来拼命砸钱在学堂和?在军队中扫盲的成?效了。
读书识字的人多了,可用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两州之地虽然大,但学堂里出来,通过考核,够格充当的小吏的也不少啊!
若还有缺口,就临时从军中抽调学得相对好的士卒,暂代一段时日,也没什么问题啊!
跟士族精心培养的子弟相比,这些人学识上可能有所不及。但有一条,是士族子弟们拍马也赶不上的好处——那就是,这些人是历经几年的思想教育,也亲身体验了新政之下的美好生活,他们对于新政,是发自内心的认同。
这些人撒出去,在乡间田头宣传政令,讲得通俗易懂。对老百姓来说,这可比以前那些不知所云的告示强多了,说得明白,他们也听得明白。
还挺乐呵的。
民心一安,又有武力震慑,一时之间,两州居然一片和?谐。
文官们和豪族们都傻眼了。
这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啊!
在他们的设想里,要?么就是顾奚忍下来,大家划划价,相互作出一些妥协让步,最终还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共事的啊。
要?么就是顾奚大发雷霆,被激怒了,做下些错事来,他们正好口诛笔伐搞臭她,最好弄得她无人可用。
怎么会是这样的反应呢?
一切按律法行事,甚至还大度地,前三个月按大夏律来判罚?
可是这一招太可怕了。
人家按律行事,每一桩罪名,都是查实有据的,根本没有编造。比如说杀奴、杀平民,踏青苗、侵吞土地、隐田隐户之类的,以前这些罪名,只要不太过分,大家罚酒三杯就掩下了。
现在全部翻了出来,还定死不许花钱赎罪。够得着死罪的,就明正典刑,一斩了事。
够不着死罪的,就罚作苦役,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一直到十年的,统统都有。
这样的行事,你要?说人家挟私报复故意折辱?没这回事!甚至可以称得上宽仁大度了。
唯一值得攻讦的点,说她打压门阀士族?别开玩笑了,敢说出去,天下士族百姓,就没一个站他们的。即使部分士族会有心戚戚焉,觉得这就是打压,可也无法宣之于口的。
历朝历代,这些都是明令禁止的。只不过执行起来的时侯,不尽人意罢了。
这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啊。
再加上顾奚不做人,给了他们排头吃之后,还将姬蘅和?宇文青调过来专理?民政。
这两个人,一个出身世?族,一个出身勋贵,还都有悲惨故事的人。
一个是因撞破帝君资敌被追杀,有家不敢回,一个是满门忠烈却因为皇子夺位之争,无辜被牵连,帝君明知是怎么回事,却因忌惮武将或甩锅,现在全家都滚回家吃自己的了。
这两个悲惨故事,在两州之地都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他们本就是边境州郡,活得比中原腹地的人更艰难一些。朝廷年年克扣边关军备,却愿意资敌,因为这,各家各户恐怕都多死了几个人,岂能不恨?!
再说了,将士们在前线拼命,回头却没个好下场,被权贵们摆弄来摆弄去,哪能不寒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