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四十五章(1 / 2)
楼筱本以为, 只要自己平时上课够认真,好好把不懂的题目都弄懂,高三一年就能轻松点。
结果是她太天真了。
高三的压力, 绝不仅仅来自于自身的知识积累是否足够应对高考,还跟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楼筱不知道如今的高三八班是否还能像上学期的高二八班那样气氛轻松, 但在高三三班,楼筱感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紧张与刻苦。
高二年级时,老师还经常需要在课上训斥,让同学们安静听课, 这样的现象在高三教室里根本不存在, 甚至课上的寂静还会延续到课下, 整一个楼层都安静得犹如坟场。
学生态度认真紧张, 老师也不遑多让。
平时晚修, 办公室里只会留下看班的老师,但在高三,哪怕是不看班的老师也会留在办公室, 无论是晚修期间还是晚修课间, 他们的办公桌旁总会有学生来问问题。
因为每天发卷子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 卷子数量多到哪怕学生来得及做, 老师也来不及在课上讲的地步,所以只能挑最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剩下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办公室找老师问。
楼筱在开学时来得早,选了中间前排的位置,她的同桌、前排以及左侧两桌都是女生。
楼筱的前桌原本是走读生,高三特地改成住校,就为了省下点上下学的时间, 后来前桌的宿管来找他们班主任,说前桌早上五点不到就起来站走廊上背书,宿管担心学生身体吃不消,让三班班主任劝一劝。
楼筱的同桌是个爱笑开朗,说话总是说着说着就切换成他们当地方言的女生,她的成绩在班上不算差,可每次大考成绩出来都会哭,就这样她也不敢停下,一边抹眼泪还一边听老师讲几个重要的题型,下课跑去厕所洗脸,回来再把错题整理好。
楼筱左侧的两个女生,其中一个曾经跟楼筱一样早恋,为什么说是“曾经”呢,因为女生的男朋友是体育生,每天都需要从活动课开始训练,一直到晚修上课才结束,晚饭也只能在晚修期间拿饭盒到教室去吃。
女生的男朋友总是抱怨学校饭盒吃不饱,女生从高一开始就时不时拿自己的零花钱从学校外面给他打包吃的,送去他教室。
一直到高二下学期,女生越来越专注学习,就没怎么给男朋友带吃的,高三开学后没多久两人吵了一架,女生觉得自己这两年投喂男友还不如投喂路边的流浪狗,分手后趴桌上无声地哭了一节课。老师特地跑桌边问女生怎么了,女生没理老师,女生的同桌性格比较凉薄,就说了一句“不知道”,然后继续埋头做笔记,还是楼筱撒谎,说女生生理痛,老师才没再追问下去。
后来发生了一件非常巧的事情——女生的同桌生理痛到在课上趴台,老师来问,女生也回了老师一句“不知道”。
最后女生的同桌痛到去医务室躺了一个下午,回来桌面被新下发的试卷堆满,女生也没帮同桌整理一下。
这样的矛盾放在寻常班级,两个女生不撕得昏天暗地都难,更别说继续当同桌,但她们俩谁都没和对方吵起来,似乎比起吵架,她们更希望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学习,学习,学习。
当周围的一切都催促着你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当周围所有人都在为学习哭为学习笑。
楼筱虽不至于因此被打乱学习节奏,但也难免会对学习产生些许厌烦的情绪。
要怎么把厌学情绪压下去,楼筱也是经过了一番摸索,才找到对她而言确实有效的方法——
摊在桌面上的卷子被风吹动轻轻掀起一角,练望舒坐在沙发上看书,楼筱枕着他的膝盖,闭着眼睛。
楼筱感觉自己睡着了,又觉得自己并没有睡着,因为她还能感知到外界的环境。
练望舒腿上的温度,轻抚她脸颊的手指,还有偶尔响起的,书页翻动的声音。
耳边的静不再是教室里那种令人窒息的寂静,而是随和且放松的平静。
直到茶几上的手机震动,楼筱才睁开眼,伸手去将手机闹钟关掉。
“不再睡一会吗?”练望舒问。
楼筱从沙发上爬起,揉了揉眼睛,说:“够了,本来也不困,就是休息一下充个电,十分钟足够了。”
练望舒也不勉强她,合上手中的书,跟她一块起身回到桌前。
练望舒知道楼筱最近有多累,他不会打着为楼筱好的旗号干扰楼筱复习,但偶尔楼筱做题做到头昏脑涨,脾气逐渐开始暴躁的时候,他会找个楼筱做完题的间隙,跟她说些学习以外的话题,让她放松放松。
今天他找的话题是:“我哥和你姐还没复合。”
楼筱果然很感兴趣:“你怎么知道的?”
练望舒:“之前我不是请了半天假去给我爸妈扫墓吗?”
“嗯。”楼筱记得,她还让练望舒替她给叔叔阿姨带了声问候。
练望舒:“我哥和你姐也去了。”
楼筱不明白,能一块去扫墓,不正好能证明他们已经和好了吗?
练望舒:“你姐在墓园外的车上,没下车。”
楼筱:“……”
看来是真没和好。
练望舒:“后来我大姐问我哥,我才知道是他拜托你姐陪他过来,给他壮胆的。你姐心好答应过来,但因为还没复合,觉得身份不明不白,跟进墓园和我家亲戚撞见太尴尬,所以就没下车。”
楼筱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壮胆”的意思,然后才想起,这是书中的剧情。
练望舒也告诉楼筱:“我哥一直不敢去给我爸妈扫墓,每年都要逃避一次,因为他一直觉得爸妈是他害死的。”
楼筱知道原因,但还是装作不知道,问:“不是意外吗?”
练望舒请假去扫墓的时候跟楼筱提过一嘴,说自己父母去世是意外导致。
练望舒:“当然是意外,可他不这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