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货郎 (1 / 2)
王翦叹气。
王龁所说的,的确是事实。
连续的胜利,是会让人膨胀的。
尽管理智很清晰地明白,继续打下去终于会迎来惨败。
但,这种理智,并不是始终会存在的。
当胜利地频率足够频繁,当因胜利而生的自信和喜悦成为习惯。
那么,居安思危的理智,还会存在吗?
王翦并不知道答案,
因为他自己也是胜利的亲历者。
他知道必然会失败,但是他也时常忘记失败的必然性。
总想着,以赵国、魏国、韩国这些国家的动员能力,他们短期内都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总想着,还可以多胜几场。
总想着,可以争取更多的功勋。
这不只是王翦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大部分参战的秦人的想法。
所有人都这么想,所以这就是事实了。
在这个时候清醒的知道“很快就会失败、知道很快,赵、韩、魏等三国便会组织起大军,与秦人决死”的人,不啻于疯魔。
王翦觉得有些苦闷。
走出大帐,见着那些喜气洋洋的兵士,见着那些窃窃私语,说着这次战争已经论盈几次,能够升爵三次、四次的的年轻士兵。
他们是如此的兴奋。
王翦此时大约知道他们是为何而兴奋了。
和赵人百姓不同,秦人百姓的财富积累,唯一方式便是种田,但平常百姓手中的田地数量极少,即便是农会那般的集体化种植,最终完税之后,所留存下来的粮食和每年可以积累到的财富,也是极其有限的。
迅速积累财富,过上好日子的唯一办法,便是获取到更多的土地。
而获取田地……
王翦咬了牙齿。
他回到自己的驻地,告知了随身的侍卫,召集人手。
他们要去袭城了。
这是王龁的命令,他们需要去袭魏国的城池。
目的是,抢收粮食。
一般情况下,地里的粮食是在九月底,十月初这段时间里完成收割。
但今年,赵、韩、魏三国是没有机会在这个时间点里收割粮食的。
因为秦人打过来了。
尽管赵、韩、魏三国的动员能力差,但他们并不傻。
秦人打过来了,他们即便无法全国性的集结兵员,组合到一起进行抵抗,但小城之中,拉起一支人来做初步的抵抗,守住城池,是一定会做的。
既然要拉起人来,那么收割粮食的劳动力必然是不足的。
而这个时候,恰恰粮食成熟。那么,秦人这个时候,第一战略目的,就变成了,抢收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