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第050章 记忆里的方让(2 / 2)
车上下来了两个人。一名眼尖的记者已经认了出来:“操,真是程白啊!”
“来了!”
也不知是谁一声喊,所有记者媒体都跟闻着腥味儿的猫一样冲了过去,大小话筒录音笔全往前面怼。问话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连成一片,跟个菜市场似的。
“请问程律师您是英国马乔博物馆诉甄复国一案的代理人吗?”
“您旁边这位律师是您在微博上提过的那位詹培恒詹律师吗?”
“你?们两位是共同承办案件吗?”
“詹律以前经常参与国内的文?物返还诉讼,这一回?为什么会成为该案的被告代理人?”
“有人说程律和当事人签的是风险代理,传言属实吗?”
“程律针对此案又什?么想说的吗?”
“程律!”
“程小姐——”
程白今天穿着一身黑白格点西装,虽然早对这件事的媒体关注度有预料,但这种场面已经有快一年没有遇到过了,更因为当初那桩被媒体渲染成“富二代杀邻”的案子对大多数的新闻媒体缺乏好感,所以面上的神情显得很冰冷。
她谁也懒得搭理,直接往前走。
詹培恒在她身边,伸手为她挡开媒体伸过来的枪炮,声音倒还算得上温文有礼:“不好意思,请让一下,谢谢。”
媒体记者不被允许进入法院,所以就算心里再不甘,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两人走了进去。
虽然没问出什么,但大新闻雏形已现——
当初险些被吊销律师执照的程白的确就是被盗文?物返还案的被告代理律师!
各家媒体、自媒体几乎是在确认程白后,第一时间将确切的新闻在各自的平台上发了出去。
关注度节节高涨!
网络上这一文?物返还案的关注度本来就很高,更有前几天奶茶店监控视频的火热,新闻和快讯一抛,立刻震惊了无数的吃瓜群众。
但程白早已将这些抛在了身后。
媒体方面的曝光在所难免,现在的她几乎已经很那受外部舆论的影响了。甚至可以说,一直以来她就不很在乎外界的舆论。
上一个案子是特例。
她跟詹培恒提前了十多分钟到达证据交换庭,毫不意外地在庭内看见了一个有些上了年纪的外国人和一个看上去十分年轻的青年律师。
外国人无疑就是汤森·希德里了。
人过中年已然发福,留了两撇小胡子,颇有几分中学历史书上所画那些挺着个胖肚的八国列强的气质。
此刻正用眼镜布一点一点擦拭着自己的眼镜。
至于旁边那位青年律师……
俞承穿着黑色的修身西装,大衣暂时搁在一旁,正在向书记员提交己方的证据目录。
人很清瘦,看着十分斯文。
黑头发黑眼睛,皮肤白皙,眸光幽深,唇边还挂着一抹礼貌的笑意。
转过身来时,他正好对上程白的目光。
这一刻,便愣了一下。
但紧接着就扬起了一抹更灿烂的笑意,完全像是看见了老熟人似的。
上一次,是在北京,在乘方的会议室,程白是面试他的三位创始合伙人之一,而他只是个努力争取留在乘方的小律师;这一次,到了上海,在证据交换庭,程白是被告方的委托代理人,而他已经有了成为她对手、跟她同台的资格。
他心里挺舒坦。
就是不知道,程白感受如何了。
俞承没有丝毫的怯场,笑容热络中,更透出几分挑衅的锋芒,竟然先打?了招呼:“程大律,好久不见。”
俞承的气质,跟方让真的很像。包括曾经在英国留学的经历都如出一辙,所以当初第一轮面试的时候,方让对他的印象才会那么好,以至于竟忽略了这个人与乘方创立之初的理念格格不入。
只是……
方让给人的感觉还要温静平和一些,内敛一些,锋芒里藏。而且他眼角多一颗缱绻的泪痣,即便笑着的时候也有一种独特的忧郁。
程白不可避免地恍惚了一下,但也仅仅是那么一下罢了。很快她就笑了出来,一副已经失忆的模样,轻描淡写?地挑了眉,问道:“哦,你?谁来着?”
“……”
俞承的面色顿时铁青。
作者有话要说:*
一、先说一下前文主要修改的部分。
1、英国那边博物馆的性质,明确为英国马乔博物馆(虚构),性质上属于私人博物馆,区别于公共博物馆。这条修改可能不会在文里体现出相关剧情,但如果没有就是重大Bug了。
2、程白给肖月打电话,迫切等待的关键性证据,修改为意大利警方那边的某份案情报告(尚在伏笔阶段)。
二、再说一下文物返还官司。
国内其实没有这个领域的专门律师,甚至基本没有个人律师代理,都是团体或者公益诉讼的范围,国家有一部分的专项资金,但跟流失文物的数量和跨国诉讼的难度相比,杯水车薪。
詹培恒这个角色属于理想化的虚构。
三、文里会出现的庭前会议、证据交换。
因为需要在一个剧情阶段内把故事讲清楚,还要相对地有可看性,所以这个阶段也会出现跟庭辩戏一样的情况,会悬浮,跟实际情况不符合等等。
四、跨国诉讼基本都是长时间战役,就算是普通的民事诉讼也有很多拖很久,但行文需要这本书里出现的所有案子都会在1-2个月之内搞定,不然一个案子拖半年,男女主真的没办法写。
就……
还是那句话,我瞎写写,您瞎看看。
明天争取多写点:第一次证据交换部分+嘿嘿嘿的跨年活动~
拖欠:15500字。
昨天断更,发400个红包谢罪吧,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