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国祚(七)(1 / 2)
最快更新大秦之帝国再起最新章节!
“和平兼并的可能性?”吕哲一脸的诧异,要是其余人来问这句话他倒不显得意外,但是问这句话的人却是张良,他就不得不思考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頂∮点∮小∮说,
最近一段时间……应该说近几年来随着汉国民生的建设,魏韩两国又再度掀起一股移民风潮,大量魏韩两地的黔首逃入汉境,使得原本没有多少人口的魏韩更是显得衰弱。
会造成大量魏韩境内的黔首逃入汉境并不多么复杂,魏韩两国无比弱小是一件摆在明面的事实,她俩本身占有的土地也不是“固有领土”,当地黔首从心理上来说并不是那么乐意给魏韩王室所统治。
再有,魏韩两国一直以来都是注重于军队的建设,对于民间的发展则是显得有心无力,经过近四年的发展,汉国无论是军队的建设或者民生的发展都是显现一种高速趋势,魏韩离汉境十分近,对比起来参照性也就变得更加直接。
人总是向往光明,同理也是向往着更加富庶和美好的生活,在这个国家民族观念不是那么强的年代,国家与国家之间亦是没有设立国籍,黔首从这个国家迁移那个国家的事情经常发生。
像是曾经高速发展中的秦国,山东诸国不也是非常多的人移民过去吗?如现在在秦国最为显赫的蒙氏,他们迁徙到秦国发展也不过是三四代人之前的故事。
新一期的移民潮是在汉国国民被袭击,紧接着汉王吕哲向齐燕开战才形成,遭受冲击的国家很多,除开事件爆发者的交战国之外,受到冲击最大的莫过于离汉国比较近的魏韩。
“魏国新一轮的人口统计只有四十余万,韩国的人口统计不足三十万,”张良苦笑着:“因为需要维持大量的军队,黔首需要缴纳种类繁多的赋税。同时因为大战爆发也募集了民伕,半年前的人口统计拿到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剩下十分十五六。”
之前魏国的人口大概是七十余万,韩国的人口该是在五十万左右。现在,两国的人口只剩下一半出头,这还是在汉国进行边境限制进入的前提下。
“张先生应该知道一个事实,孤对魏韩除开盟约的义务与责任之外,并没有做过任何超过盟约的要求。汉国也一直限制魏韩两地的黔首移民汉境。”吕哲很认真地看着张良,要说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张良可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做出这般举动的谋臣来着。
原版的历史上,张良先是效力于刘邦。在刘邦被封汉中王的时候,张良答应了项羽的招揽,可是张良在相遇这一阵营干得都是一些什么事?
由其他人来商讨魏韩和平并入汉国的可能性吕哲不会心里发毛,但是由张良来商讨,吕哲就该怀疑张良到底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思了。
这些个在历史有留下名号的文士,一个比一个不是省油的灯,拿投效汉国的陈平来说,他在项梁麾下并没有太多出彩的成绩,可是一到效力于汉国。他自动请命前去战区作为说客,仅是半年不到的时间就成功依靠一张嘴“攻”下了六座城池。
吕哲没有记错的话,张良是一直致力于发展韩国和壮大韩国的人之一,还是到了一再被韩王成转来送去。最后也认清韩国不再可能复立才算是真正是死了心。
在有吕哲的这个历史版本,韩国虽然是弱小无比可是早早复立,吕哲对于张良的拉拢连续做了三四年,也操作过一些让韩王成不断打击张良“爱国热情”的事情。可要说这样就能让张良对韩国失望,吕哲是第一个就不信的。
这个历史版本的发展上,韩国的遭遇要好上许多。至少是有了吕哲的保护,韩王成不需要一个窝待不了几天就被撵着走人,在完成藩属国对宗主国的义务与责任之后,韩王成还能建造起一座宫城享乐。
韩王成不是什么雄主,不管是有吕哲还是没吕哲的版本上,韩王成都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物,张良是在汉国建立之前就被吕哲从韩王成手里“租”来的文士,不过因为秦与齐、燕、赵一开始就是死磕的状态,也因为汉国一直安分地待在南方发展内政,张良能够发挥的地方着实是不多。
另外呢,谋臣的重要性在汉**力鼎盛的前提下,需要用到谋略的地方也实在是太少了。毕竟吧,能够用真实实力碾压过去的情况下,谋臣也就是个拾遗补漏的存在,想要有什么太过轰动的展现能力是不可能的。那么尴尬的事情也就发生了,在汉国谋臣想要展现自己的价值真的不太容易,特别是那种大战略被吕哲早就定下的时候,谋臣更多是作为辅助智囊的角色。
事实情况也差不多是那样,只有在实力不如人的时候才需要用到谋臣,用他们的智慧来进行某一些扭转。这样一来,在汉国硬实力上不缺的前提下,怎么看都是秦、齐、燕、赵那些国家比较急缺优秀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