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八回 改革的构想(2 / 2)
出于种种目的乔仁便趁着养病期间思考着对江东政权内部的一些改革。前世乔仁就是一个坚实的魏晋封建论的支持着,穿越之后更加如此,东汉不是,至少说不完全是一个封建政权。所谓封建就是‘封邦建国’,具体则是以欧洲的骑士城堡庄园经济为主也就是领主大地主经济,而在两汉统治者大多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土地的集中程度不高,小农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也不强,甚至商业经济更为发达,直到了东汉末年世家大族逐渐形成,农民的人生依附关系不断加强,至魏晋时期,在屯田制度影响下,国家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依附关系继续发展,自然经济却占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前一阶段颇为活跃的商品货币关系却长时间的极度衰落了,自然经济取代了商品交换经济,物物交换成为主要形态。以土地`田庄`部曲客等依附民为基础的世家贵族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基础。所以,以商品经济的兴衰社会基础上看,魏晋封建论较之传统马列主义史学观下的战国封建论等是更为合理的。
在一个封建经济都不完全的社会,冒然发展什么资本主义那是自寻死路毫无下层基础。在乔仁的心目中江东地区的庄园经济发展是非常好的,但是政权上却有很大的问题。实际上秦汉的三公九卿制较之后世的三省六部制更加先进。其原因就在于制衡,三公九卿下的三公实乃百官之首,丞相掌行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刑法和监督,三公于天子坐而论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制衡皇权。而之后无论是三省六部还是明代的六部制都是在不断的削弱相权,加强**主义君主中央集权。三公名号不一,有以太师、太保、太傅为三公的,也有以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三大为三公的,但不叫经典的还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也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并不是九种官名,大致上中两千石的中央高官都可以算是九卿。
在孝武帝之前,三公九卿制实际已有近代君主立宪的影子。丞相为主要的治国大臣,丞相府中有个百官朝会殿,皇帝有时也亲临朝会殿与丞相商议国事,或由丞相主持廷议,然后领衔上奏。而日本由首相对天皇负责,天皇听政则在一千多年后的“明治维新”时期才有此景象。但与此君主立宪制中不同的是,西汉的大司马或太尉依然对皇帝负责,军队依然为皇帝私人所有,而非国家。但只要操作得当乔仁相信,这一制度依旧不可以制约皇权。
不过这些却不足为外人道也,一是孙策还未称帝建制,即使孙策称帝,以他的个性会允许乔仁分权,哼!恐怕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愿意。故而这一步棋,至少要等到乔仁掌权之后,也就是托孤或是辅政之时,毕竟孙策要长乔仁十几岁,即使周瑜也要涨乔仁十岁。
一边想,乔仁的手中却是不停,趁着养伤是该好好规划一下了。咚咚的敲门声却打断了乔仁的思绪,是什么人会在大婚之后的几天来找乔仁呢?
顺便规划一下汉代的品秩,两汉及三国时代的品秩是以俸禄的石数为区分标准,但其数字不是真实的俸禄收入,而仅是一个大略的等级区分。
从上到下,百官秩的等级有:万石、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五百石、比五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一百石、斗食、佐史。万石的可以看做是一品上和一品下,中两千石至比两百可以看做二品至九品,至于百石、斗食和佐吏基本就是后世的没品级胥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