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节 集 村并屯(二)(2 / 2)
在理想状态下一个标准的农业村的建筑和耕地大小为1350m1350m。分为99共81个150m150m的格子(含道路等设施)。
耕地分两部分分别各有38个格子每个格子里面约有22公顷土地由村里的38户居民进行轮作为了公平起见每家都应该有较远和较近的各一块地一块种植粮食另一块种植畜牧作物或绿肥。村庄本体在正中央占用一个格子的空间。
村庄本身是4排建筑物围起来的一个正方形。每侧墙像客家围楼一样同时也是村民住所。所有房屋的窗户都朝向内部开窗。住房均为二层建筑如果建筑材料获取容易或者有必要的话也可以修为三层。每边安排10户居民。有一条边的中间部分安排大门和村公所占用约两户的位置。围屋的每个角有向外突出的角楼主要起公共储存、瞭望、防御的作用。其中一个角楼的底楼安排厕所厕所下面是沼气池。沼气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沼气――一百多人的粪便和生活污水产生的沼气是不够做生活燃料的只能用做公关照明用。
沼气池的作用是对废水和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过的废水通过暗渠排到灌溉渠道内。至于沼气沉渣定期清理后就是很好的肥料。
村庄中间围起来的空场就是水井和打谷场的所在。这样一共占去了77个格子余下的4块格子用来安排村庄连接大路的路面两侧安排铁匠铺子等等不适合放在村庄中的公共建筑。如果环境许可村庄的周边的丘陵应予以封山保护以便村庄取得燃料和种植经济作物所用。
村子中间的打谷场除了用来打谷和作为村民聚会之用。这种村子主要用于生产而不是防御打谷场其实也是有为路过的伏波军、治安军休息所用的目的。
在具备粮食库存和火枪的情况下这种村庄可以有效的抵抗一切冷兵器游匪的攻击。在进驻了最多一个营的正规部队后这个村庄就是任何土著势力均无法拔除的堡垒。
在以牧业或者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这一体系也可以使用只不过在土地配置和公关建筑上有所调整比如这个兴建中的国有济州第一畜牧场附属水原洞初号牧业村就没有每户耕地的布置。只有几块公有耕地用来种植少量的杂粮和蔬菜。在海南进行的若干标准村试点中由于土地产权的限制标准村的土地配置也没有按照这一方案进行理想化配置。
标准村的居民人数理想条件下村庄里的居民应该符合60岁以下每个年龄的男女都各有1~15个的情况共计150人左右根据现代加拿大清教徒的安排超过200人即应该分村――因村内事务已经难以协调了。
在稳定的环境下人口是逐渐增多的――在临高的体系下这些多余的人员会被运至元老院所安排的新区或者吸收到工厂、军队和学校里面。
每个标准村不超过二百人使得村庄的规模受到严格的限制。每个种植业标准村每年能提供数吨粮食和一两名输出人员同时接纳退役人员。可以充当沿途的驿站。至于在摧毁宗族体系上的作用――即使不采用任何行政手段进行干涉在这一体系下能够形成的再大的宗族规模也不会超过一个村子。而且外出人员的见识和得到的体系支持力量使得在一段时间后村里有话事权的肯定是退役军人或退休的老工人。
放大到更大的体系中每个地区的标准村会组成一个网络用道路连接。标准村之间的距离视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至少在2公里以上。在没有电话或者有线电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烽火信号进行紧急联系。多个标准村合理拉开间距的话使得当地完全处于控制下。稍大的非体系内土著团体均无法通过和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