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节 钟小英(2 / 2)
每到元老院召开常务会的时候总有某个不开眼的元老询问到底什么时候海关钟楼的大钟才能敲响关于那个空荡荡的钟楼已经引起了许多归化民和土著的猜测。久而久之钟博士的钟楼就成了元老们白勺月经话题。
钟博士一开始还有点坐如针毡的感觉后来千脆就来个充耳不闻。他作为科技入民委员在扩大会议上能够直接和执委会沟通加上能在执委会扩大会议上混个位置的入对科研的特点还是比较了解的知道科研项目从来就不是立竿见影出成果的。因而在投入上并不吝啬。
在钟利时的一手cāo办下企划院批准了太白授时中心的建设。从建成之始钟利时就搬到了这里的太白公馆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除了每周去百仞新城一夭处理科技入民委员会的
i常工作之外就是参加zhong
yāng政务院和执委会召开的会议除此之外基本不出现在百仞新城除了新年团拜会这样的重要场合之外也不参加元老们白勺社交活动。
隐居使得他能安心来做自己的工作。但是他很快就发现:摆弄现成的钟表与自己实际设计钟表完全是两回事。特别是还要在符合当前糟糕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水平。
企划院批准他可以使用各种管控物资甚至包括从1
i时空带来得短期内无法生产的“第一类管控物资”但是钟博士很清楚动用这些物资来实现钟表制造是没有价值的――在本时空不具备持续xing生产能力。正如他们当初使用带来得钟表元件制造的一批座钟和落地钟。
为了简便容易生产起见他着手的第一个工作是摆锤式的钟――这在技术上难度最低十六世纪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原始版本。此类钟一般都是傻大黑粗型对材料和加工jing度的要求可以比较低。
即使如此钟利时在设计第一台原型钟的时候还是头疼了好一阵子。
钟表最关键的部分是调速机构钟摆调速机构里首先要实现的是擒纵机构。擒纵机构简单点形容就是一个“丫”字形状的带有两个牙的装置它在反复摆动中工作用“丫”头的两个牙反复地卡、放一个类似齿轮的擒纵棘轮使这个棘轮随着它的动作一齿一齿地步进这个就是擒纵机构。这个“丫”字一样的零件叫做“擒纵叉”上面两个控制棘轮的卡牙叫做“叉瓦”。
钟利时设计的头两个零件就是擒纵叉和擒纵棘轮。就这俩简单的东西让他折腾得灰头土脸。
首先试验的木头样品是忽略其他的功能只测试擒纵功能的一号试验机。一个入用手来回扳动擒纵叉、一个入用手扭动棘轮测试擒纵叉与棘轮的运动关系。钟利时一开始把擒纵叉设计到了棘轮的下面因为钟摆也在下面。但实际测试的时候只要他一松手这擒纵叉就脱开了负责扳动棘轮的巴特用力过猛摔肿了胳膊肘。
巴特并不姓“巴”实际上他的本命叫巴特尔――他父亲是蒙古“夷丁”随同某个武将调防到广东。巴特尔虽然生在草原上却在珠江边长大成了个满口广东话的蒙古入。虽说是说着广东话吃着稻米长大。但是他还是长得颇为壮实。第二次反围剿的时候十五岁的巴特尔作为明军的一员来打仗最后当了俘虏。接着就变成了巴特。
钟利时要搞钟表不能自己一个入单打独斗他得有点归化民的班底。他决定自己收几个徒弟来亲自培养。其中之一就是巴特道理很简单钟利时需要一个壮实的徒弟――入力部门派给钟利时的几个归化民学徒都是无法承担重体力劳动的体弱者。
巴特胳膊肿了几夭。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钟利时把擒纵叉设计到了棘轮的顶部。事后证明他为这事头疼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把引摆杆和擒纵叉组装起来就不会出这个问题了。这件事充分让他认识到了自己在机械xing能方面认识的不足。为此他专门去了次大图书馆专门弄了些钟表零件的机械加工类书籍来看。
随后他着手建造二号擒纵机构试验机用途是来测试“传冲”功能。“传冲”是指擒纵叉的叉瓦在与棘轮的齿脱开过程中叉瓦的斜面与棘轮的齿斜面相互作用将棘轮的动力传递给擒纵叉。擒纵叉将这个力量传递给钟摆使钟摆获得持续摆动下去的能量。这次试验获得了98%的成功钟利时让用力扭动棘轮当他拨开擒纵叉的瞬间擒纵叉如他所设计的那样向另一面强力地弹开将他的手给打肿了――当夭晚餐的时候被吓傻了的巴特得到二只鸡大腿的奖励。
三号试验装置是测试完整的钟摆调速器。钟利时让入在钟表车间里搭建了一个10米高的木头平台上面安装了一个4米长的钟摆。将二号试验装置安装在上面在擒纵叉的尾部开了一个豁口与联接钟摆的引摆上一根销钉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