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章 联合新闻采访团(2 / 2)
听说有联合新闻采访团前来根据地采访,武爱华十分重视。有过后世经历的人,谁不知道媒体的重要性啊。在这个时代,全国人民只知道“红匪”,不知道红军,那还不是国民政府反动宣传的结果,武爱华想趁机扭转舆论对红军的负面宣传。
不过,这事在作出了宏观部署之后,具体的事情武爱华就交给政治部主任傅林和副主任黄玉清去操作了。
接待记者团,后世的武爱华却没有多少经验,但并不妨碍他做出正确的决定:第一,做好接待,保障安全;第二,采访自由,提问自己,回答自由,真金不怕火炼;第三,多带记者去兵营看看,去民间看看;第四,适当展现我军实力(与国军地方部队相当);第五,我们的侧重点,多提发展民生和经济,少提反蒋口号,少提推翻政府之类的话(类似的观点,得由司令部的人掌握);第六,注意保密。
政治部副主任黄玉清思想很“左”,人品也不咋的,但这人干工作还是颇为认真的,武爱华对之的态度是暂时用之,至于政治部一些特别关键的工作,一般都交给了程亮负责,而且政治部下面还有数个处室,掌控着实权,所以武爱华并不担心黄玉清会乱来。
联合新闻采访团并不是直接到龙岩的,而是从广州出发,走沿海公路,在陆丰进入根据地的。
采访团的车,一进入陆丰,就发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这儿的老百姓看到采访团一行,先是脸色一诧,然后又神色如常,似乎来人完全与他们无关一样。沿街铺面的伙计,该干嘛就干嘛,行人只是稍为避让一下,该走自己的路照走不误。
要知道,陈济棠派的一个警卫排虽说身着便衣,但个个虎背熊腰,精神抖擞,而根据地方面也派了12名红军战士在政治部新闻处长王莹(后来入伙的女红军,游击队负责人之一,大学生)负责警卫,新闻处长王莹穿的也是便装,但12名红军战士却是身背冲锋枪,头戴红星军帽,身着松枝绿秋季常服,特别威风凛凛的。
在国统区,即便在广东,百姓见到当兵的,也是惊慌失措,躲得远远的。
“嗨,老乡,我问个问题嘛。”一个女记者最先发现这是一个新闻。
“啥?”老乡被美女一堵,吓了一跳。
“你们为啥不怕当兵的呢?”女记者问得很直接。
老乡看了看站在十几米远的那些手持冲锋枪的红军战士,又看了看这位美女记者,缓缓说道,“为什么要怕?他们又不吃人!”说完,理也不理女记者,就想侧身而过。
“哎,老乡等等。我还有个问题:你们,以前也不怕当兵的?”女记者伸手拉住了老乡。
“妹子,你到底要问神马?”老乡似有些不耐烦。
“就一个问题:以前,你怕不怕当兵的?”女记者补充道。
“怕!为什么不怕?刮民党的兵,有几个是好东西!”这次,老乡下了决心,说完立即快步而走,根本不给这个女记者任何提问的机会。
“这个,红军控制区的老乡很拽哎……”女记者连续问了三四个老乡,都是一个态度,让她的心里很不爽快。
不要怪女记者不懂人情事故,女记者确实不太明白根据地的情况,由于武爱华实行的民生工程与经济开发,现在根据地的劳动力很缺,在公路建设挖土方这类技术要求不高的地段,很多家庭的男女老少几乎都上阵了,他们紧张地劳动一个月下来,一家三四个劳动力,可以获得15个左右的大洋,这相当于以前一年的纯收入了,而且,这还是不上税的。
在街面上行走之人,要么是那种真正的闲人(这种人哪个时代都有),要么就是办事的人,谁愿意被一个陌生的女人问来问去,再说,这个时代还是讲男女授受不亲的。
终于,远处一个穿绸衫的老丈慢吞吞地走了过来,女记者一看有戏,立即跑过去,“大爷,你好!”
“神马!”老丈耳朵有点背。
“大爷,你觉得红军好吗?”女记者大声问道。
“神马!国军好?国军好个屁!”老丈的耳朵不止是背,而且背得厉害!
“大爷!我问的是红军,红军好吗?”
“啊,你说红军啊,红军好啊!我儿子就是红军啊!”大爷一展笑颜,只是门牙已经缺了两颗,确实是古稀之人了。
(前几章有些错别字,还有数据错误,譬如国军在江西方面是10个整编师,有一个地方写成5个鸟。可是,的稿子,错了很不好改,在此,只能向读者大大们道一声歉鸟。)